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汽车大卖场遭遇强劲挑战 5年内丢掉一多半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1:15 北京日报

  “现在流行的就是大卖场看车,专卖店买车。”刚升格成花冠车主的吴小姐向记者“传授”了这样的购车经验。在她看来,大卖场车型多,方便比较;专卖店更专业,在那儿买车可以享受售后服务优惠。

  眼下,记者身边有吴小姐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大卖场上人气未减,但专卖店正在以其在售后服务上的优势“蚕食”大卖场的市场份额。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仅仅5年
,汽车大卖场市场份额已经从鼎盛时期的80%以上,下滑到现在的不足40%。

  遭遇强劲挑战

  5年前,北京人要买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亚运村汽车市场。几乎所有知名品牌都不会放弃在这个“风水宝地”安营扎寨的机会。随着汽车“集贸市场”的销售方式被人们所接受,2002年至2003年,各式各样的汽车大卖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5年后的今天,大卖场的霸主地位已被专卖店所撼动。在外省市,已经出现了大卖场转型改做二手车、配件生意的例子。与此同时,凭借宽敞的展厅、单品牌服务、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完备的售后服务等优势,一些交通便利的汽车专卖店日渐红火起来。

  在南三环旁的广本方庄店,样车和咨询台旁人流不断。上午11时整,离销售大厅几步之遥的快速保养车间,工人们当天保养维修的车辆已经超过200辆。“现在,我们销售的广本车平均每月就有250辆。”提起销售情况,汽修三厂办公室主任米攸的神情中透出几分得意。据他说,三厂旗下三家专卖店每年卖出的车大约有6000辆,但定期来保养的车每年接近12万辆次。

  “我们的优势不在维修保养上。”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部且小钢认为,大卖场的优势有三点。一是在大型的“集贸市场”中,更方便货比三家。二是消费者可以在市场里享受缴税、上牌的“一站式服务”,办完所有手续只需要半天时间。第三,就是经销商的让利促销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的眼里,大卖场的这些“优势”正在被削弱。“只要一天,我们就能帮车主办完购置税以外的各种手续。”米攸这样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专卖店都有类似服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证实了这一点。

  “现在,我们本田、丰田、金杯三家店的总库存保持在300辆左右。”北京汽修三厂厂长钱金彪以此来说明自己的实力。而大卖场的库存却相形见绌,为节省场地、减少资金占用,即使在亚市下单,消费者也经常面临需要到其他专卖店提车的尴尬。

  还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卖场里车虫太多,销售人员素质不高,购物环境也不好。

  目前,亚市新车的销售量占全市轿车销售量的20%至25%,而仅北京汽车修理公司一家企业旗下专卖店的销售量就占到10%。差距正在缩小。

  深陷人气困局

  位置偏远、人气不足一直是郊区汽车交易市场的“软肋”。日前,当记者来到位于昌平的欧德宝国际汽车城时,空气里有一种冷清的味道。记者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发现除了华晨和别克店人流不断,多数专卖店生意清淡。按照欧德宝经营部工作人员的说法,他们每天的销售量大约在50辆左右。

  现在,在北京的大型汽车交易市场中,最红火的还是亚运村。由于入行最早、知名度最高,又占据了黄金地段,亚市一直被看作京城汽车销售行业的“风向标”。但眼前,亚市却面临着一个不得已的选择——搬迁。搬迁的新址,距欧德宝大约七公里,距离市区比亚运村原址远13公里多。

  卖场之间的竞争可以让消费者得益,但亚市北迁,是会像一些人乐观估计的带动区域发展、“实现双赢”?还是会因为丧失“地利”人气渐冷?没人能够预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市区稀缺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允许一个“新亚市”的出现,汽车大卖场将在城市中心区消失,其影响力将可能随之进一步衰退。

  迟疑不决的还有经销商。是跟随亚市北进,还是脱离市场单干?亚市大多数经销商选择了沉默。面对这一敏感的问题,且小钢沉吟片刻说:“有的经销商已经表态,要迁入新市场,但会有多少经销商跟进,很难说。”

  是否走向没落?

  “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来证明,但汽车大卖场确实在被边缘化,市场份额正在萎缩。”罗磊也认为,这种情况很正常,是汽车市场逐渐成熟的表现。同时,中国老百姓买东西喜欢货比三家,图个物美价廉,这也决定了这种“中国特色”的大卖场不会在短期内消亡。

  其实,对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大卖场和专卖店各有千秋。售价低廉的汽车品牌一般会选择在大卖场里“安家”,因为对消费这些品牌的家庭来说,价格的实惠是最重要的。而中高档轿车的买家往往会把完善的售后服务放在第一位,选择专卖店的更多。大卖场和专卖店的并存,客观上正好划分了不同的消费层次。

  目前,“大卖场、专卖店将长期共存”似乎成了业内一致的声音。欧德宝国际汽车城经营部迟经理认为,在当前的收入水平下,汽车大卖场仍将占据中低档市场。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强化,经济收入的增加,专卖店的影响会逐渐增大,但大卖场仍会是不可或缺的销售平台。

  本报记者 杨学聪

  通讯员 张向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