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成品油价格上调 本土汽车企业面临生存考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09:29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李汉桥报道

  素有“经济血脉”之称的成品油价格在半年内实现了“双级跳”。

  5月2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93#汽油每升上涨了0.44元,这也是中国历次成品油调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台油耗为每百公里8升油的家用轿车为例,1年行驶两万公里,年用油1600升,93#汽油上涨0.44元,1年也就增加704元养车成本,而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000万辆,一年带来的燃油成本增加就达200亿元。

  据国内某调查公司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油价过高,61%的受访者表示,打算购买更小排量的汽车,38%的人表示,不购买或推迟购买汽车。

  对于汽车市场来说,消费者在油价上涨的面前会进一步冷观,让市场进入冷静的休息期。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而言,一个异常严峻的生存考验也正疾步而来。

  燃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西方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面临过两次燃油危机的打击,这也成了世界汽车行业大局上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行业整体利润的大幅摊薄以及众多赫赫知名的汽车企业或者破产倒闭或者被兼并。

  以日系车为例,当时美系汽车企业只追求大、豪华,而日本企业则一直致力于小型节油的车型的开发。当石油危机来临时,日本廉价、节油的轿车便使美国消费者眼前一亮,结果日本车得以迅速占领了美国的大部分市场,这也直接导致了今天海外汽车产业的大格局,让日系车直接跨入了世界汽车集团6+3的格局。

  汽车的消费是一个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的行业。油价较低,经济景气,人们富裕,追求享受,车由小变大;油价高涨,经济危机,人们收入锐减,消费紧缩,车由大变小。

  这几年来的油价高涨,民众的消费观念也日益成熟,以前单纯从买车价格、性能等因素来衡量的标准已经逐渐被买车、用车、养车、修车等综合成本因素的考量所取代,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印象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选择。如果将油耗作为主要

购车因素,小车厂家比SUV厂家省油技术更先进等等都会直接引导消费取向。对于企业而言,必须要做的是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低油耗车型的比例,对SUV等传统高油耗车型进行革新。

  还好,小型车一直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对于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而言,油价高涨所带来的机遇则远远大于挑战。近两年来,油价的连续上涨所带来的汽车产品销量格局就是最好例证。最为典型的就是夏利和QQ,它们都是近期销售排行榜上的领头羊,本土的小型车越来越占优势,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支柱之一。

  当然,暂时的优势并不是绝对与永久的,只有拥有了我们自己的替代性

能源车,这才是长治久安的良方,这些车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标。

  现在,中国的政府和汽车研发机构正在大力推广以生物

柴油替代矿物汽油,并全力以赴地进行混合动力和无污染动力车的研发,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风力车、生物柴油车、氢燃料车等类型的车将在不久的将来替代现在高污染、高能耗的汽油车,成为市场主流。

  燃油上涨,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是挑战,但更是机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