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中国丝绸企业抗击印度反倾销大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16:02 时代信报

中国丝绸企业抗击印度反倾销大棒①蓉城聚义

  ●今年5月18日,中国100余家丝绸企业的代表,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纺织商会)的组织下,在四川省成都市秘密召开了一整天的会议。

  ●“会议的规模,可说在丝绸行业里罕见。”会后第三天,记者从参会的重庆嘉泰
丝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泰丝绸)总经理刘虎处获悉,该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针对印度绸缎反倾销初裁,共商对策。

  印度方面初裁:中国丝绸存在倾销

  百家国内企业蓉城密会谋翻盘

  记者 黄光红 报道

  会议规模罕见

  去年5月18日,印度反倾销总局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20克/米-100克/米的绸缎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涵盖了中国向印度出口绸缎的所有品种。中国共有102家企业涉案,预计涉案金额高达1.81亿美元。

  此后,27家丝绸企业向印度应诉。上月27日,印度反倾销调查当局做出初裁,认定中国绸缎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印度国内绸缎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根据此次印方的初裁结果:5家应诉的抽样企业,均被裁定为倾销,税率为57.42%至115.74%之间。而另外22家应诉企业的加权平均税率,更是达到了令人咂舌的107.91%。最迟本月底,所有中国企业出口到印度的绸缎产品,都将被征收反倾销税。

  由于这起案件是迄今为止我国丝绸出口遭遇到的最大反倾销案,也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最大一起反倾销调查,因而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相当重视。刘虎介绍,这次成都会议,对印度有丝绸出口的100余家丝绸生产、流通企业,几乎都派了代表去参加。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茧丝办,以及对印度丝绸出口量靠前的四川省、浙江省、重庆市的外经贸厅(委),也派出了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此外,应诉企业聘请的中方代理及印度代理律师,也在参会人员之列。

  印方手中的“王牌”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由于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迫于国际压力承诺,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案件,相关国家可在15年内把我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这导致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一种长期的伤痛。

  刘虎告诉记者,在这次反倾销调查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依旧是印度手中的一张“王牌”。印度反倾销调查机关以鲜茧存在政府预测价格为由,将我国应诉企业视为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不采用应诉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和国内销售数据来确定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而是采取不合理的替代国价格(即印度国内价格)来计算中国应诉企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

  理由难令人信服

  另一方面,由于印度蚕茧做成丝的损耗率达800%,而中国只有300%(即印度每8吨蚕茧才能产出1吨丝,而中国每3吨蚕茧就能产出1吨丝),中国丝绸企业的成本比印度低不少。

  “结果显而易见,以印度国产的丝绸价格成本,来替代其从中国进口的丝绸价格成本,必然导致中国的丝绸出口到印度后,低于正常价值,从而为印度的反倾销调查创造条件。”

  印度的上述理由,自然不能使人信服。在此次成都会议上,各涉案企业代表均对印方所做的初裁结果及其理由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丝绸的原料是生丝,生丝的上一级原料是干茧,干茧的上一级原料才是鲜茧。我国早已放开了生丝和干茧的价格,不存在政府定价。鲜茧虽然存在政府预测价,但并不等同于政府定价。印度政府仅凭我国入世的相关承诺,就以鲜茧存在政府预测价格为由,否认中国丝绸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与事实不符,严重夸大了政府预测价对鲜茧市场的影响,也违反了WTO的《反倾销协定》。希望印度调查当局充分评估反倾销调查各方面因素,做出公正裁决。

  双箭齐发谋翻盘

  根据印方反倾销相关规定,其最终裁定,一般将在初裁后180天左右做出。丝绸业界估计,今年11月份,这起反倾销案件的最终结果如何,将见分晓。

  也就是说,在初步裁决后的半年左右时间里,国内丝绸企业还有申诉“翻案”的机会。

  事实上,丝绸企业正为了最终能扭转败局而不懈努力。

  重庆金凤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凤丝绸)销售部经理侯世瑜告诉记者,自去年5月印度宣布对我国绸缎发起反倾销调查后,金凤丝绸就积极参与了应诉。印度初裁的结果虽然令公司感到失望,但公司不会放弃这半年时间的申诉机会,准备继续与印方把官司打到底。目前,公司正在进一步收集更多的证据,完善相关材料。

  记者了解到,在纺织商会的组织下,中国共有27家丝绸企业向印度应诉。在这次成都会议上,参会人士对应诉企业下一步如何应对,进行了讨论。

  与此同时,另一针对印度反倾销的拯救行动,也在继续。刘虎介绍,在这次反倾销调查中,纺织品商会还组织了一些企业向印度进行损害抗辩。包括嘉泰丝绸、金凤丝绸在内的14家中国丝绸企业参加损害抗辩,这些企业对印度的丝绸出口额,占全国对印度丝绸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具有代表性。

  按照WTO相关规定,一国对另一国构成倾销的条件为: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的价值;特定的产品迅猛增加;进口国国内市场特定产品的相同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商受到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且进口产品数量的大幅增加是造成国内生产厂商受到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的实质原因。

  刘虎认为,这几项条件缺一不可。如果能证明中国的绸缎对印度绸缎业没有造成实质性损害,那么印度将会失去反倾销的前提条件,中方的胜算就会比较大。同时,损害抗辩又是代表全国丝绸行业进行的,一旦获胜后,就意味着全国丝绸企业都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的结果比应诉企业胜利更为重要,因为应诉企业的胜利仅仅只对其自身产生作用。”

  据悉,目前纺织商会已经通过代理律师向印度提交了抗辩材料,但印度方面还未对此进行裁决。

  中国丝绸企业抗击印度反倾销大棒②最大障碍

  印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比中国早,运用相关条款比欧美国家还要熟悉。该国不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企业与印度打反倾销诉讼的最大障碍。

  成都密会决定“对印度进行价格承诺”

  悲观气氛弥漫 终裁胜算渺茫

  作出价格承诺

  在5月18日召开的秘密会议中,如何继续进行损害抗辩,成为与会人员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会的中国律师在详细分析了此次初裁的材料后认为,印度政府在裁定行业损害时,只凭借一项数据(即印度国内织布机销量减少)来推断行业受到了损害,并没有具体的数据佐证。而且,在其公布的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中,也看不到任何计算方法。这一做法违反了应当提供十几项衡量指标来佐证其结论的WTO关于反倾销规则。同时,由于印度是否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对案件的胜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应诉与损害抗辩的工作重点,一是就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申诉,请求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地位方面与印方进行沟通,二是对印方裁决的倾销幅度计算方法和数据披露等环节提出质疑。

  不仅如此,记者从刘虎口中获知,该会议还形成了一个重要决定:对印度进行价格承诺,希望印度降低最低限价。

  刘虎解释,按照印度初裁确定的税率计算,中国丝绸进入印度的最低价格为30万元每吨。而这一门槛,每个中国企业都跨不过。因为对中国丝绸行业而言,20万元左右一吨的价格,才对各个环节都比较有利。过高,则会不利于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不过,至于价格承诺的具体内容与幅度,刘虎却不愿意透露。“开会当天宣布了纪律,对此不能外泄。一旦被印方提前知道我们承诺的价格水平,可能将会对接下来的反倾销反击战带来不利影响。”

  印度的如意算盘

  在这场反击反倾销的战斗中,中国企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的丝绸70%以上用于出口。其中生丝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70%和出口量的85%左右,绸缎出口量占全世界出口量的40%以上。在世界丝绸贸易中,中国丝绸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反观印度,虽是世界第二大丝绸生产国,丝绸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7%左右,却是最大的丝绸进口国。据统计,由于每年需要3万吨坯绸,国内产量仅为1.5万吨的印度,每年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坯绸弥补需求缺口。同时,印度年产蚕丝1.65万吨,每年却仍需从中国进口1万吨蚕丝。

  这样的局面,使得印度纺织业不得不受中国制约。“对于印度而言,无疑不能容忍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刘虎告诉记者。

  事实上,印度正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而谋划未来。据印度《金融快报》5月17日报道,印度中央丝绸局制定了一项发展丝绸工业的五年合作计划,拟与每年从中国进口约7000吨原丝的世界第二大丝绸进口国日本合作,帮助印度与日本这两个丝绸进口大国摆脱中国的制约,削弱中国在国际丝绸工业的主导地位。据称,如果该计划于2007年实施并取得成功的话,到2012年,有望发展中国家从中国获取25%的市场份额。

  而就在这篇报道出来的前一天,该报又刊登了另一则消息:对中国设限,为印度纺织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印度纺织部计划,截至2010年,纺织品出口总额增长逾3倍,至500亿美元;印度纺织业的目标,是在全球市场上占据8%-10%的份额,成为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

  “印度对中国丝绸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目的,由此不言而明。”刘虎认为,印度有此种目的,将使中国丝绸企业在此次反倾销官司中获胜的希望比较渺茫。

  终裁胜算渺茫

  刘虎的“悲观”,皆因他有切身的体会,不是凭空而出。

  2002年7月17日,印度政府对从我国进口的2A级及2A以下生丝启动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为1.6亿美元。随即,纺织商会组织17家从事生丝出口的国内企业参与应诉。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印度在宣布启动反倾销调查仅仅40天后,就迅速做出了初步裁决,对相关生丝征收每公斤33.19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

  其后,中国企业尽管全力进行了申诉,但仍无功而返。2003年7月3日,印度对生丝反倾销进行了终裁,裁定该反倾销案成立,并决定对相关生丝征收每公斤27.97美元的反倾销税。

  不仅如此,在中国企业申诉期间,印度海关还于2003年5月7日起对中国生丝进行复检,制造了又一道贸易壁垒。

  作为应诉企业之一,嘉泰丝绸全程参与了这起反倾销案件。刘虎介绍,在该反倾销案件中,尽管嘉泰丝绸准备了十分详细而齐全的资料,相关财务材料比较规范,但结果还是被印度当局找了两个据以裁决其败诉的理由:政府干预蚕茧收购,嘉泰丝绸不具备市场经济主体资格;流通企业不能提供生产资料,应诉资料不完善。

  这次经历给刘虎最大的感受是:印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比中国早,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条款比欧美国家还要熟悉。该国不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企业与印度打反倾销诉讼的最大障碍。

  在新一轮的丝绸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嘉泰丝绸是印方点名应诉的企业之一,而且纺织商会还来函希望其应诉。但由于有了这样的感受,嘉泰丝绸这次没有参加应诉。

  “从行业、自身利益出发,应该去应诉。但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印度承认的情形下,即使应诉,结果也很可会像上一次一样。”刘虎说,对于这场输的概率很大的官司,嘉泰丝绸认为参与应诉没有意义。

  中国丝绸企业抗击印度反倾销大棒③寻找机会

  中国蚕的蚕茧出丝率高、缫丝损耗率低,质量也比较好。两相比较,印度蚕的蚕茧出丝率比我国的低,缫丝损耗率比我国的大,而且产出的蚕丝质量也比我国的差。

  这样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丝绸相对于印度有很明显的价低质高的优势,具有核心竞争力,对印度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印度对中国丝绸实施反倾销,实际上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最终成败

  中国丝绸不惧印度反倾销大棒

  记者 黄光红 报道 张秀良 摄影

  两种心态

  事实上,对终裁结果几乎不抱有希望的企业,并不止嘉泰丝绸一家。

  在这次反倾销调查中,金凤丝绸并不是印度指定的应诉企业。但该公司仍然积极参与了应诉。谈到个中原因,其销售部经理侯世瑜表示,尽管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败诉,但公司却不得不去应诉。

  对于这种无奈,侯世瑜作了解释:印度是金凤丝绸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在去年该公司1400万美元的丝绸出口收入中,出口到印度的就占了95%以上,其中在印度反倾销调查之列的坯绸约为对印度出口量的30%左右。如果不参加应诉,公司的损失就会比参加应诉大——按照印度在初裁后的补充决定,印度对没有应诉的企业所收的反倾销税,将比对应诉企业所收的低。

  侯世瑜还告诉记者,按照印度的决定,印度将最迟于本月底,对所有中国企业出口到印度的绸缎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这意味着在中国企业申诉的半年时间内,中国出口到印度的绸缎价格将大幅度上涨,从而极可能导致印度进口商不买中国企业的绸缎。那样,公司将遭受严重的损失。而一旦印度的终裁仍维持初裁决定,这种状况就将长期持续下去。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公司目前正计划加大对越南、泰国及意大利等国家的市场开拓力度,以便今后最大限度弥补对印度出口的损失。

  采访中,另外两家丝绸企业,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担忧。

  与此相反的是,面对这次反倾销调查,年丝绸出口收入为1500万美元、对印度的丝绸出口量占其全部出口量近70%、6种产品在印度反倾销调查范围内的嘉泰丝绸,仍然对自己未来的丝绸出口,抱着十分乐观的心态。

  “即使印度从本月底就执行初裁决定,而且的最终裁决仍维持初裁决定,公司对印度的丝绸出口,也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刘虎信心十足地表示。

  核心竞争力

  让刘虎如此充满信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

  据其介绍,我国的蚕种主要属于二化性,蚕茧出丝率高、缫丝损耗率低,质量也比较好。相反,由于印度蚕种属于多化性,不仅其蚕茧出丝率比我国的低,缫丝损耗率比我国的大,而且产出的蚕丝质量也比我国的低。

  同时,由于气候等自然原因,中国的二化性蚕茧拿到印度养不活,印度想养中国的二化性蚕茧却无能为力。近年来,尽管印度在欧美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下试图破解中国的二化性蚕茧,以将其基因改良后适合于在印度生长,但仍是一场空。

  “这样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的丝绸相对于印度有很明显的价低质高的优势,具有核心竞争力,对印度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对中国丝绸实施反倾销,实际上是不明智的做法。”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国外商家不愿意购买用印度坯布制造的产品,印度丝绸出口商面临着来自国际客户的压力。如果中国坯布因为加征反倾销税而导致价格上涨,印度出口商将不得不放弃国际订单。印度绸衣及其制品出口商如果拿不到国际订单,中国产品将会占领印度目前占有的出口市场,甚至会占领印度国内市场。

  印度绸衣出口商协会会员指出,印度国内用于生产增值类丝绸的绸缎坯布非常短缺。印度本地产雪纺绸和乔其纱的质地更是不如中国产品。因此,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只会起到反作用。

  印度商人倒戈

  刘虎认为,印度对我国丝绸实施反倾销,违背了市场规律。印度正式执行反倾销裁决后,面对质量高,价格却比从前贵的中国丝绸,印度商人绝不会忍气吞声,很有可能进行集体抗议。目前,印度商人之所以还没有起来集体抗议,是因为印度当局的初裁时间选在了丝绸业的淡季,对印度丝绸商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来。但6月份中国的春茧收购后,丝绸业的旺季很快会在7月份到来,并一直会持续到明年春节。届时,由于国际出口订单受到影响,印度丝绸商就会集体给政府施加压力。“目前,就有几家印度丝绸企业以对中国丝绸实施反倾销将影响自身利益为由,在印度提起了诉讼,要求印度当局放弃相关制裁。”

  另一方面,印度丝绸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想方设法,采取从尼泊尔等邻国走私及其他变通方式进口质优价廉的中国丝绸。

  印度《经济时报》也报道,印度对中国丝绸坯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助长(丝绸坯布)边境走私。

  “那样,中国丝绸企业便可以凭借正大光明增加对印度邻国的出口的方式,弥补对印度直接出口的损失。同时,印度商人的集体抗议,也极有可能迫使印度当局不严格执行终裁决定。两种有利因素一结合,中国丝绸对印度的出口就受不到多大影响。”刘虎说。

  不应谈虎色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对中国2A级及2A以下生丝实施反倾销措施后,由于缺乏质优价廉的中国生丝,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印度大量依靠中国生丝的丝绸企业集体走上街头罢工抗议。迫于丝绸企业的压力,印度当局后来对生丝的进口条件作了调整,并减少了对中国生丝的复查程序。在此条件下,嘉泰丝绸对印度的生丝出口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记者查询相关的统计资料获悉,印度2002年下半年对我国生丝出口实施反倾销措施后,我国对印度的丝类出口量在2003年为10,893吨,比2002年增长2.36%。与此同时,近几年我国对印出口的总丝量(含绸缎)也一直保持着较大增幅。其中,2003年约为1.6吨,同比增长18.11%,2004年出口约1.9吨,同比增长19.73%。

  “只要我们的产品有核心竞争力,我们就不惧怕反倾销,并不会因反倾销失去什么。作为企业,重视反倾销是对的,但却不应一谈到反倾销就色变,改变自己的销售计划。反映大了,反而不利。”毕业于国际贸易专业、已经从事了10多年国际贸易的刘虎最后感慨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