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福建炼化一体化陷入僵局 外方参股积极性下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 05:4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衍阁 北京报道

  本报近日独家获悉,为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的成品油营销合资公司已获国务院批准。作为谈判时外方提出的条件之一,该营销合资公司的成立为外方入股炼化一体化项目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但是,消息传来,中外双方似乎都没有感到轻松。“这个项目的谈判又出了一些问题。”福建炼化合资筹备处的唐主任对本报表示。因为,随着国内外成品油市场的剧变,外方发现,他们所极力争取的东西已经不再是个香饽饽,往后拖一拖,对他们未必是一件坏事。

  图谋成品油销售

  与BP和壳牌等竞争对手稳步推进相比,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和埃克森美孚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庞大的野心,企图在中国实现炼化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其参股的项目也因此比竞争对手们的项目面临更多的波折。

  福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总投资额逾35亿美元。该项目将使福建炼化公司现有4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扩大到1200万吨/年。此外,该项目还将新建一套8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生产装置。按照规划,该项目将于200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1996年起,中石化开始就该项目与埃克森美孚进行合资谈判,该项目几经波折,终于在去年7月8日举行了开工仪式。“外方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求同时成立一个成品油营销合资公司,销售炼化一体化项目炼制出的成品油。”福建炼化董事秘书科一位人士称。

  该条件最终为中石化方面所接纳。于是,将来针对该项目将成立两个合资公司,一是就福建炼化一体化成立的合资公司,福建炼化、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按50%、25%和25%的股份出资,沙特阿美是项目的原油提供方;另一个是配套的成品油营销合资公司,中石化以55%的股份控股,其余股份两家外方平分,各占22.5%。

  作为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之下的成品油营销公司,与炼化项目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保证油源节约成本且不说,还暗含了成品油批发权。该营销公司将接管中石化在福建现有的600座加油站,在福建省内销售炼化一体化项目炼制的成品油。

  但是,在距离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只剩半年时间的时候,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发现,与项目最初谈判之时相比,即便拥有这些权益,中国市场也并不如他们预料中那么美好。

  营销困境

  “外资是想先通过参股的方式达到对中国终端市场的渗透。”中石化旗下一家上市炼化公司的董秘说。他表示,即便没有政策限制,外资加油站在中国也难有大的作为,因为中国终端市场已经基本上被两大国有集团瓜分完毕。

  “合资是最好的办法,”这位董秘说,“之后他们可以积累经验,可以通过扩大出资比例或者扩大规模等方式逐渐达到对加油站的控制。”

  而一旦他们拥有了进口权,就可以把自己的油品拿来通过合资的加油站销售。比如,如果福建市场的缺口大,单纯炼化一体化项目生产的成品油不够销售,外方就有可能借此销售自己的油品。

  当然,按照中国现有油品销售体制,每年国有石油公司的全国销售系统都要开排产会,各省区之间的油品缺口通过公司统一调度来填补。“如果外方的成品油进入中国,也要遵循这种调度和中国的价格。”该董秘说。

  但是,对于批发权开放是否意味着进出口权的开放,中外有着不同的看法。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表示,在外企看来,进出口权是批发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中国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考虑,更倾向于将两者区分开。就此,各跨国石油巨头正在积极奔走,以求得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果没有进出口权,对外资企业来说,成品油批发权就形同鸡肋,因为那意味着他们必须从中国两大国有石油公司拿油。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原油成品油价格之间的倒挂。

  油价悖论

  “目前炼油企业仍然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第一季度中石化炼化环节就亏损了78亿元人民币。”中石化股份公司董秘局一位人士说,因此不排除外方为此提出更多的条件。

  福建炼化合资筹备处唐主任表示,谈判进展困难,一个原因就是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存在巨大差距,现在国内炼出来的油每吨要亏损1500元。

  这种情况下,与享受国家规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价差的其他中外合资营销公司相比,产供销一体化下的投资方几乎无路可走,因为销售公司原则上只能销售炼化一体化生产的成品油,亏的还是自己。

  从国外进口成品油在中国销售,这只能是长远的打算,短期内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惟一的出路,就是可以将生产的成品油出口到国外。但是按照三方协议,营销公司只能在福建省内销售成品油。更何况成品油的进出口权仍是

未解之谜

  按照规划进度,该项目不出两年就要建成投产,虽然中国一再表示将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真正给出改革的时间表。

  “前不久中石化股份公司总裁王天普来泉州考察时强调,即便外方不参股,也要把这个项目建起来。”福建省泉州市发改委一位人士称。

  迟至今日,两个合资公司都还没有真正成立,三方只是于去年7月8日草签了一份合资合同。除了埃克森美孚方面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持,外方至今没有实质介入工程建设。

  在谈判桌上国内外三方唇枪舌剑之时,工程建设仍在中方的主导下推进。目前工地基础设施的“四通一平”已经完成,地下管网正在铺设,同时还在进行具体的工程规划和施工设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