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行业专题--煤炭业 > 正文
 

煤制油投资巨大暗含金融风险 煤炭资源并不乐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01:36 中华工商时报

  上周,正当国际油价飙升至73美元之时,中国一个迄今为止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间接煤制油工程在内蒙古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此工程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工业园区内。据这个工程的开拓者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披露,一期生产规模为16万吨/年,主要产品为柴油、石脑油以及LPG。

  距该园区45公里内,目前正在建设一座年产1200万吨的酸刺沟煤矿、入洗原煤1200万吨的跳台洗煤厂。据悉,伊泰集团将把它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基多联产生产基地,以此实现煤矿———洗煤厂———合成油厂一体化。

  “煤转油”称之煤液化,它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

柴油、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南非率先步入这一领域,迄今已耗资70亿美元,建成了三期“煤制油”工厂,年产石油产品720万吨。

  中国

能源特征呈现“多富煤、少油气”。据统计,2005年中国总的能源消费量达21.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石油占23.45%,天然气占3%,水电和核共占5.45%。而据预测,在本世纪前50年内,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

  从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其对外依存度每年不断攀升,2005年达到43%。而按照有关部门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油品短缺约在2亿吨左右,除1.2亿吨需进口外,其余要靠其它方式来解决。

  目前,中国每年烧掉的重油约3000万吨。出于能源安全的战略考虑,国家发改委将煤代油提上议事日程。而一年半前与南非的合作,由中国两家大型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担当,在陕西和宁夏建设两座煤炭间接液化工厂,总投资分别为300亿元左右,首期建设规模均为年产油品300万吨。

  国际上有一个煤变油项目运行效益的通行法则。一般每桶原油的价格在22-28美元之间,煤变油就能保本运营。而每桶高于28美元,则有利可图。现在

国际油价稳在高位,对“煤变油“无疑将是暴利。

  有利可图,便就趋之若鹜。据悉,除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的内蒙古、云南、黑龙江、陕西之外,山西、山东、甘肃、贵州、安徽、河南等地也跃跃欲试,而几乎大型煤业集团皆进行了“煤制油”项目的前期准备。

  事实上,按照保守估算,目前国内正在兴建和拟建设的“煤变油”项目早已超过1600万吨,而计划投入的资金额高达1200多亿元。针对此现状,业内专家担忧:在当前高油价的驱动下,一哄而上,这将对中国“煤制油”发展带来危机隐患与负面影响。

  金融风险尚存。“煤制油”需要大量资金,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引进占了绝大部分份额,这就意味着只有通过提高投资规模,以减少基础设施类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才能提高项目的收益回报率。目前要达到比较好的收益,至少年产量达到100万吨油品,约需100个亿投资额,启动资金约为30亿人民币。

  “煤制油”主要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而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尚不掌握,即便想从海外引进技术,其转让费高达10亿美元也让人望而生畏。北京化工研究分院院长杜铭华分析认为,当前“煤制油”项目技术上的风险在于“过程”,即从技术到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煤炭资源并不乐观。据预测,到2002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为1886亿吨,但煤矿的平均资源回收率仅为30%。按煤炭年产量19亿吨计算,仅能使用30年。而事实上,现在每年的煤炭产量都在以两位数的增幅攀升,未来20-30年,包括煤炭在内的许多矿产资源都将成为稀缺资源。

  记者以为,中国既是能源资源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炭是中国的能源命脉。没有规划性,没有可持续性眼光,只看短期利益,在以往的能源发展上导致中国跌了大跟头。而眼下,宏观调控再跟不上,“煤制油”就很快由喜变成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8,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