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储氢罐产业利润惊人 售价高出成本接近十倍之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 13:4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徐会玲 天津报道

  “一开始我就告诉投资方,我们不要做燃料电池,我们就做储存氢气的罐子好了。”

  黄岳祥举了举手中一个跟口红差不多大的小罐子说:“这个是卖给新加坡的玩具厂家的,一个大概是100美元。”

  黄岳祥是天津海蓝德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海蓝德”)的总经理。他所说的罐子,小到几厘米,大到几米,都是用来储存氢能源的特殊工艺制造的罐子。据他说,一个一米左右长的储氢罐可以卖到一万多美元。

  做发明家,不做科学家

  黄岳祥延续着一个中国科研人员几乎固定模式的道路:在国外读完了博士,在国内当了4年大学教师,又在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当了几年研究员。一直到2000年,一些想法开始困扰他。“读了这么多年书,发表了一些文章,弄出了一些专利,但是心里总是有些压抑,觉得很空荡。”

  黄岳祥把这些想法归结为“可能浙江人大都不太安分”。2000年的时候他向单位领导提出了一个建议,把所里负责的项目“股份化”,即负责项目研发的小组成员按照各自贡献可以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如果项目可以产业化的话,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激励。

  黄岳祥的提议被否决了,随后他决定离开。2001年在朋友的引荐下,他见到了他现在的投资方,一个天津的房地产商人。这个私营老板投给他400万元。

  2002年4月海蓝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燃料电池供氢系统研发生产的企业。2004年产品开始投放市场,当年就拿到了一些国外的订单。

  “现在全球上光做燃料电池的就有好几千家,而做供氢、储氢的只有十几家。”黄岳祥说,稀土是储氢罐最重要的原材料,中国又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所以海蓝德生产储氢罐有着天然的优势。

  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氢能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寻求大规模的廉价的制氢技术和安全可靠的贮氢和输氢方法,由于氢易气化、着火、爆炸,因此如何妥善解决氢能的贮存和运输问题也就成为开发氢能的关键。

  “前者已经是全球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我没有这个资金和实力,公司不能像大学那样做研发,所以我就只考虑如何安全的储存氢。”黄岳祥头脑很清醒,“我现在做的是发明家,申请的专利可以立即产业化赚钱,不是科学家。”

  利润惊人

  氢燃料电池既可用于汽车、飞机、宇宙飞船、可发电,又可用于分布式电源等其他场合,如可以代替煤气、暖气、电力管线而走进家庭生活。壳牌公司在加拿大设立了专门研制车用氢气发生器和储氢容器的公司,该公司预计从2004年到2009年供氢系统的全球市场需求量达5亿美元。在韩国和德国,用氢发电已经是很多家庭的选择。

  “供氢系统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组合,燃料电池大家都会做,生产的厂家也很多,最终烧氢的炉子也不难,关键是氢的储存。”黄岳祥说,储氢罐是整个供氢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是这样一个关于罐子的自主

知识产权,使海蓝德成为国内燃料电池供氢系统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该公司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储氢罐生产的企业标准,标准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黄岳祥说,海蓝德有一种专利是零下5摄氏度也能释放氢气的合金配方,这种配方的终端应用可以适用于中国北方。如果其他公司想进入这些气温较低的市场,只能通过几条途径解决。其一是增加辅助设备,其二是将合金的热交换面积扩大,其三是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其四便是采用海蓝德的工艺。这几条途径中,前两者都会使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第三种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与海蓝德合作是成本相对较低,收益最快的途径。

  “我一直很认同这句话,领先一步是领先,领先三步就是先烈。”黄岳祥表示,对于高科技公司,技术很关键,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市场。技术要比别人先进一点,但是不要落别人太远,如果没有市场,技术的价值就是零。

  在位于天津泰达的海蓝德公司,只有20多位员工,其中半数是研发人员。海蓝德没有自己的工厂,生产罐子的业务全部外包,交由北京和天津的两个厂订制。储氢罐的利润高得惊人,卖到一万多美元的罐子,往往成本不到一万元人民币。今年,黄岳祥预计他们的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

  目前海蓝德的合作伙伴都是德国和韩国的一些企业,这些公司都是给客户提供整套供氢系统,黄把储氢罐卖给他们,可以卖很高的价钱,但是国内的销售额并不多。

  “氢能源的市场还在培育期,国内市场尤其小。市场也是可以创造的,尤其需要大家一起打造一个价值链,所以中小企业的合作很重要。我们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燃料电池和专业炉具的生产厂家一起做供氢系统,但是在中国很难找,大家这方面的意识不高。”

  黄岳祥还有一个想法,等公司做大了,就收购一两家配套的企业。他刚刚和一家韩国公司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也有可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开辟市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