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深圳VS成都:谁能成为会展第四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 12:23 中国经营报

  作者:肖凌

  “3年内使展馆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5年内达到国内一流的软硬件会展服务环境,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水准的会展龙头企业,10年内成为中国会展名城。”去年底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纪尽善为成都会展业规划了三步走的计划。

  “争做国内会展‘第四城’是成都的目标之一,其最有力的对手应该是深圳。高交会、文博会等一些知名的展会正逐渐确立深圳在全国会展城市中的地位。”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判断。同一个“第四城”的终极目标,两座城市的竞争将如何展开?

  区位优势:“经济特区”与“西部中心”

  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发展会展业的潜力,UFI选择了这样几个指标:城市的经济实力,GDP总值,城市的硬件设施,交通状况(是否有优良的航空/海港),城市对外开放度。有史为证,香港、新加坡的会展业飞速的发展,源于它们的市场开放性、优良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市场经济。

  发达的交通及区位优势,是一个城市形成和发展国际展览市场的根本依托。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特区已成为香港进入内地的桥梁,内地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深圳要把香港的会展资源加以引进和推动,化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从加速区域会展的国内国外辐射的目标着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会展资源的市场整合,构建会展区域网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享共存,最终促使‘珠三角会展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秘书长孙翌伦的这段话,既可看作深圳会展业发展的方向,也可用来解释深圳会展业发展迅猛的原因。

  与深圳相比,虽然没有海岸优势,但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已是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较强的地缘优势,同样使其具备强大的城市辐射功能。

  专家认为,成都是一个旅游、休闲城市,消费市场巨大。近年来,成都市根据自身的经济、环境特色,形成节、会、展相结合的会展经济发展模式,四川国际熊猫节、全国春季糖酒会等节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其他展会的发展。每年在此地举办的春季糖酒会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历经50载的知名展会,仅在成都市就已有18年的历史,可谓中国会展业之一大奇迹。近来大多数二级及以下城市靠拉国内大展来营造会展经济,成都春季糖酒会的成功举办正表明了其居巴蜀地区之优势。

  “3年内使展馆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5年内达到国内一流的软硬件会展服务环境,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水准的会展龙头企业,10年内成为中国会展名城。”纪尽善通过“三步走”计划,明确提出了成都会展业的发展目标。

  产业依托:传统与现代的较量

  会展品牌质不高量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硬件设施和软环境优势不明显、龙头企业少而弱、政府宏观调控等已成为成都会展业发展进一步的制约因素。一个春季糖酒会并不足以有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成都要挑战“中国会展第四城”,需要打造更多的品牌展会,培育更多的实力会展企业。

  成都市贸促会常务副会长郭启舟认为,成都会展经济发展应注重打造会展项目特色,在“面向世界”发展会展经济过程中,须注重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性。“当务之急,是如何利用成都优势资源,在中医药、美食、农业、消费品等方面培育出打得响、具有竞争优势的会展品牌项目。”

  相对而言,深圳更为现代化,将高科技产业资源与地域优势相结合,成为其发展会展业的“独门秘籍”。20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深圳率先形成现代化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展览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资源。业内人士认为,深圳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加工出口基地,会展题材丰富,国际专业展是深圳会展业的基础和发展的方向。

  目前深圳已形成了高交会、文博会、家具展、机械展、通信及网络展、光博会及珠宝展等十多个具产业优势的规模品牌展。如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以国内光电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为依托,立足于深圳和泛珠三角并且辐射到世界许多高科技国家,已成为继高交会之后深圳科技含量最高、世界最大的国际光电专业博览会。

  素质提升:不同品牌战略的选择

  树立展会品牌是二线城市发展的必经道路,在不同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与配套设施环境下,成都和深圳走的是不同的品牌战略道路。

  成都发展会展树立品牌意识,集中力量利用特有资源,促进和培育名牌展和高档次高规格的会议品牌。成都春季糖酒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春季糖酒会之所以经久不衰,首先在于其能够精确锁定目标客户,找到真正能支撑自己的主要力量:把中小企业作为本届糖酒会的主体,保持糖酒会的新鲜与活力;其次,成都的区域优势也令众多商家借春季糖酒会迅速进入成都和西南市场,极大地巩固了产品在中国西部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不难看出,成都树立会展品牌,综合利用了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的地理优势。

  深圳则走另外一条道路。“深圳会展机构通过国际认证,把展会的国际标准引进来,逐渐与展会本身相结合,有助于逐渐壮大行业展的规模。同时,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或通过国际认证,对于增强组织间技术和信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扩大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是一条捷径。” 孙翌伦分析认为。

  同时,高交会和即将举办的文博会给我们展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与国际接轨的品牌塑造新模式。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高交会的“名片”效应,令文博会在港宣传推介会尤显瞩目,吸引海内外共计20余家的媒体到场采访,影响广泛;另外,香港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基础良好,深圳的文博会,为香港与内地文化产业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促使了深港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了解,深圳市历届政府和领导对本市会展业高度重视,在实际运作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性文件和调查报告,对部分品牌会展给予了有力支持,高交会和文博会就是其中主要的受惠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