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溯婉 发自广州
18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下称“纺织商会”)将与相关企业汇聚成都,针对印度近日对中国绸缎产品做出的反倾销初裁商议下一步应诉策略。
一年前,印度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绸缎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1.8亿美元
,涉案企业一百余家,是印度近年来对我发起的最大一起反倾销案件。
纺织商会法律部主任王涛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初裁并非最终结果,未来几个月里中国企业尚要面临听证会、无损害抗辩及终裁等程序,为使终裁取得有利结果,商会通过进一步收集应诉企业意见,研究下一步应诉策略。至于印度这次初裁对中国绸缎企业的冲击究竟有多大,该商会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王涛还谈到,印度反倾销调查当局在初裁中,建议对自中国进口的绸缎产品以最低限价方式征收反倾销税,长达两页纸的最低限价内容按照抽样企业、应诉企业和非应诉企业给予分别待遇。由于对中国不同企业的最低限价不一,一时难于判断中国绸缎产品受影响的程度。
印度反倾销调查当局近日做出初裁,认定中国的绸缎产品存在倾销,5家应诉的中国抽样企业倾销幅度在57.42%~115.74%不等,22家应诉企业的加权平均税率为107.91%。
中国企业被裁如此高的倾销幅度,与市场经济地位申请被否定有关。中国商务部进出口贸易出口三处处长程永如对本报记者表示,印度自2005年起至今尚未给过中国一家企业市场经济地位,而在此之前7起反倾销案中曾给过中国10家企业市场经济地位,印方在这方面呈现倒退的趋势。
“中国企业被裁定的倾销幅度都在50%以上,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都丧失出口印度的机会。但是,印度当地产的丝绸产品供不应求,每年约有1万吨丝、绸等产品的缺口依赖进口来解决。而中国丝绸产品生产量占全球80%以上,印度难于找到合适的第三国来代替中国。”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前总经理黄建谟说。
印度对中国反倾销最常使用制裁方式是最低限价,即是将中国出口产品的到岸价低于最低限价的数额,作为临时反倾销税进行征收。代理中国企业在此案中进行无损害抗辩的小耘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张毅透露,他有意争取以价格承诺的形式,提出中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使中国大多数绸缎企业未来都能继续出口。
据了解,价格承诺应由中国应诉的绸缎出口商、生产商等自愿在初裁公告后45天内提出,如被印方接受,可免收反倾销税,但达不到承诺价格的产品将不能获得清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