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N记者 严娟娟 报道
就在“五一”黄金周市场热潮来临之际,珠宝行业结结实实地遭遇了一场“诚信危机”。
首先被“揪出”问题的是“周生生”、“潮宏基”等品牌珠宝,紧接着,上海珠宝行
业一位辞职人员向媒体披露了行业内部“牟取暴利”的种种“不可告人的秘密”,从而引起了轩然大波,使珠宝首饰行业在“五一”黄金周大赚一笔的梦想大打折扣。CIEN记者了解到,北京的“周生生”各店已有“连锁反应”,皆遭消费者冷落。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珠宝首饰行业正面临一场“信任危机”。
危机袭来
近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流通领域黄金珠宝商品质量监测情况”,“周生生”等品牌因虚假标注钻石的净度,被判为不合格。此事件成为了珠宝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导火索”。检测显示,“周生生”钻戒、钻石吊坠,其裸钻净度标称为VVS1,实测为VS2。据了解,钻石的净度由高到低分为LC(无瑕疵)、VVS1和VVS2(非常非常小的瑕疵)、VS1和VS2(非常小的瑕疵),以及SI(小的瑕疵)、I(有瑕疵)等不同级别。通常钻石的净度越高,价格就越贵。
广东省珠宝玉石与贵金属检测中心质量主管龙楚告诉媒体记者,在钻石的4C分级中,质量是用天平等计量仪器测量;切工采用专门测量仪器;颜色分级采用与标准钻石比色石比色的办法定级;净度则是采用10倍放大镜,由分级师通过观察定级。因此,前两者分级结果比较客观;而后两者可能因为人为因素致使分级结果有一定偏差。
但她同时指出,级别的偏差一般不会超过一个级别,因为每样样品送检时都会通过至少两个专业检验师鉴定分级,如结果不吻合还需通过第三个检验师进行检测。
而在上海工商部门的监测中,“周生生”等品牌的实际净度与标称相差较大,最多的相差3个级别。
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近日的一次抽查中显示,珠宝首饰行业不规范已不仅仅是“个别商家”。在被抽查的108件宝玉石产品中,有40件不合格,不合格率达37%,紧接其后的“新闻”把整个珠宝行业推进了危险境地。自上海珠宝行业一位辞职人员向媒体披露了行业内部种种“秘密”之后,珠宝行业的“失信”行为开始浮出水面。
据了解,不合格宝玉石产品主要设置了3种“陷阱”:一是虚假标注。经营者在标注产品名称时张冠李戴、故弄玄虚,如将石榴石标注为水晶,将水晶制品标注为幽灵石等。二是以假充真。如将塑料制品冒充为琥珀制品,用玻璃制品假冒水晶制品等。三是以劣充优。以玻璃猫眼石假冒天然猫眼石,以人工处理的宝石假冒天然宝石等。鱼目混珠,实在让消费者难辨真假。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珠宝企业的利润率正迅速下降,为争夺有限的顾客,各种不规范的竞争手段频频出现,而各地对珠宝首饰的投诉也在增多。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珠宝首饰行业的不规范现象确实存在,这回猛遭“诚信危机”,将对其“五一”节庆期间的销售产生影响,诚信建设迫在眉睫。
消费警示
CIEN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到信誉佳的珠宝商店选购宝玉石产品,不要轻信经营者的介绍,同时要货比三家、理性消费。此外,消费者应当及时索取发票等有效购物凭证,并查验凭证上的商品名称、规格、等级、数量、价格等信息,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可以据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而一些地方的旅游部门也已发布“五一”旅游黄金周出境游购物警示,特别提醒外出旅游时不要轻易购买高价珠宝首饰。另外,消费者不要在没条件货比三家的情形下,被店家所谓的“热情接待、套老乡”和“科学测试(真伪)”、“指定厂家”、“拦腰打折”等手段所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