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规力压兄弟阋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05:22 新闻晨报 | |||||||||
正式就《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征求意见 □周凯 晨报讯 国内企业为争夺出口机会大打价格战,既导致国内竞争态势恶化,又容易引发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昨天,商务部正式就《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
由于部分行业或者企业过分偏重“出口导向”,“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屡见不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6次“青霉素大战”。2004年起,我国青霉素原料药生产厂家由原来的5家迅速增加到十几家。为了占据国际市场,国内企业之间竞相压价,开展恶性竞争。青霉素工业盐掀起6次价格大战,其价格由原来的15美元每10亿单位降到了5.5美元每10亿单位。今年年初,印度官方抓住这一把柄,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进行反倾销调查。 相比较10年前公布的《关于处罚低价出口行为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旧规”),“新规”更为细致,罚则也更为严厉。“新规”明确指出,如商务部调查后确属“不正当低价出口”,不但被调查人将被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被调查人的法定代表人也将被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被调查人的被调查产品还将被禁止不超过12个月的出口。 而此前的“旧规”仅规定,罚款金额不超过低价出口产品实售金额的60%,可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或经济责任。 另一大变化是,“新规”的具体细则更为详尽,特别规定了哪些不属于“不正当低价出口”。比如,低价出口价格平均水平低于调查期内产品加权平均成本的差额小于2%的,或者被调查人有合法证据证明自己的低价出口行为系因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因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而降低旧产品出口价格等原因发生,并未危害对外贸易秩序的,商务部可不对其进行处罚。 “新规”指出,商务部在立案后150日内应召开听证会,立案决定发布之日起270日内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的延长期也不得超过90日。如果调查过程中,有证据证明被调查人改变其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的,商务部也可中止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