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客源被城里截留 新移民看不上通州商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5:42 北京日报 | |||||||||
为了防止成为“睡城”,通州区政府今后不再批建单纯的住宅项目,以引导开发商在通州建设商业项目。不过日前京通核心商业地产课题组研究发现,由于通州新居民习惯在朝阳区购物,通州商业地产正进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通州商场早已“低不就”
通州区的商业网点有16752个,但主要商业网点大多分布在新华大街沿线,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仅有6个,3000平方米以上综合超市也仅有7个,商场和超市都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消费群体也以当地原有居民为主。 但是,近年来通州房地产开发增势迅猛,在通州置业的“新移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增长多达40万人,和“老通州”相比,仅少了22万人。这些“新移民”年龄多在25岁到40岁之间,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每天往返在城区和通州之间,但通州的商业水平却很难让这些“新移民”在通州消费。 高档项目不敢上马 高档商业为什么不来通州?40万“新移民”带来的巨大市场吸引不来投资吗?北京金尚东商业广场有限公司刚刚在通州区北苑买下了3万平方米的商铺,原本打算做成燕莎、赛特那样儿的高档商场,但现在决定把档次降低一些了。 金尚东总经理付昆告诉记者,最初的想法是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在通州买房,尤其是在CBD就业的年轻白领在通州安家,会为通州带来新鲜的购买力。但公司和京通核心商业地产课题组共同调查发现,大多数在通州安家的CBD小白领习惯在通州睡觉,在城里购物。贵友大厦去年近30亿元的营业额中,有10亿是通州居民消费的,而在华堂商场和蓝岛大厦,营业额的35%和20%来自通州人的钱包。这个调查不得不让付昆对商场定位重新进行了调整。 品牌卖场可占先机 “新移民”不在通州买东西,一来这个人群多数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购物习惯,二来通州现有的商业设施确实难以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通州商业提升档次从哪里下手呢? 京通核心商业地产课题组撰稿人谢光飞告诉记者,易初莲花在通州南部开了一家超市,每天从早到晚都人潮涌动,其中很多都是通州地区的“新移民”。“因为相对于通州本地商场,‘新移民’更习惯在熟悉的品牌店里消费。”谢光飞说,“要想引导‘新移民’消费,就要懂得并尊重他们的消费心理,也就是让他们看到熟悉的商家,熟悉的环境和货品,而品牌大卖场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本报记者 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