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青岛民企注资3000万元救活鸡牌味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 00:47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路敦海 实习生 周汶霏

  老国企积重难返 民企注资重现活力

  青岛是一个盛产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地方,“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品牌让人们耳熟能详。青岛历史上也不乏老品牌,崂山可乐、鸡牌味精和金鹿自行车、金锚
手表、马牌护肤油等一批青岛地产老品牌,也都曾“风光无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老品牌渐渐在市场的大潮中衰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为了让这些品牌再生,青岛市开始了拯救计划。在这些拯救计划中,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民营企业欧美投资集团凭借其成功的市场运作,让一个在市场沉寂多年,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品牌“鸡牌”味精成功复活,飞进千家万户,重新焕发活力。

  机制落后鸡牌没落

  味精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至今只有百年历史。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在海带煮出的汁中发现了谷氨酸钠成分(味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将其成功提取并申请了专利,继而他又从大豆、小麦等农作物中提取了这种成分并投入工业化生产。池田菊苗为这种白色晶体取名“味之素”。

  1936年,日本商人带着先进的技术、设备在青岛的台东六路和内蒙古路分别建立“味之美”和“味之素”调味品工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没收,正式更名为青岛味精厂,产品商标就是现在青岛的著名老品牌———“鸡”牌。

  收归国有后,“鸡”牌渐渐成为青岛乃至山东最家喻户晓的名牌之一。自1980年获得山东著名商标以来,先后共获得山东优质产品、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国家质量银奖等26项荣誉。上世纪90年代前后,“鸡牌味精,调味更鲜”的口号甚至全国闻名,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国有企业的青岛味精厂,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加上机制落后,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跟不上时代步伐,当“莲花”、“菱花”等味精品牌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时候,这个中国味精行业的老牌企业却于1998年停产。2001年,因环保不达标等诸多原因,青岛味精厂宣布破产,“鸡”牌产品随之从市场上消失。

  成功拯救鸡牌复活

  就在大多数人以为这个品牌已没有翻身机会的时候,一个转机出现了。2003年,在陷入危机两年之后,“鸡”牌迎来自己的转机。以资本运作为主的民营企业欧美投资集团的掌门人李金堂具有独到投资眼光,多方考察论证之后,他决定出资收购青岛味精厂,恢复“鸡”牌的生命力。

  在李金堂看来,“鸡”牌味精在市场上虽已沉寂多年,但它的停产和淡出不是因为市场号召力弱化,它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并没有改变。只要给它适宜的环境,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在价值可以挖掘。2003年4月19日,在排除了各种阻力之后,欧美投资集团竞价将青岛味精厂收入囊中,随后又购得“鸡牌”味精商标等资产。

  为尽快使“鸡”牌味精起死回生,欧美投资集团先后投资3000万元,抢修设备、修缮厂房,采购原料,并安置了近300名45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就业。2003年9月,欧美投资集团旗下的又一个子公司———青岛金大鸡味素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短短7个月之后,新产品开始上市。

  尽管“鸡”牌味精上市初期较为低调,在复出的一个月里没有做任何广告,而是选择直接向青岛市1000多家小超市或便民店铺货,向家乐福、佳世客等19家大型超市供货。但老品牌的号召力还是出人意料,沉寂两年有余的“鸡”牌味精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迅速升至63%,闻讯从东北、山西、内蒙古等地赶来洽谈业务的销售商更是络绎不绝。

  受青岛当地

能源和资源条件的制约,“鸡”牌味精也无法大规模覆盖市场。李金堂把敏锐的目光投向了内蒙古
呼和浩特
,为做大做强“鸡”牌味精,把金大鸡味素有限公司建成国内一流的味精生产企业,欧美投资集团决策层从原料、能源成本、生产环保、生产基地规模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考察论证,确定将30万吨味素生产基地落户内蒙古呼和浩特。这也为今后“鸡牌”真正的重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