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认为,去年减少供给的房价调控手段与理想目标背道而驰
本报记者 孙荣飞 发自北京
中国社科院“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课题组昨日预测,2006年全国平均房价仍将上升,但增幅相比去年有望回落。
同时,针对一季度房地产价格的反弹,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质疑去年的房价调控政策。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会长杨慎甚至直言:去年的房价调控手段与理想目标背道而驰。
对于下一步的政策走向,有关专家建言增加住房供给,并扩大市(县)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自主决策权。
房价只会升
上述课题组昨天在京发布了《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中国社科院李景国教授代表课题组表示,今年,一些前期炒作过度、房价过高地区的房价上升幅度可能下降到5%;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到20%以上。
具体到北京,课题组预测,今年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涨幅将低于去年。北京市统计局刚刚在本月20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商品房价格整体同比上涨6.6%。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在发布会上表示,近两年房价的上涨幅度尚在可接受范围,其中去年涨幅下降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而不是市场本身供求的结果,“现在房地产总体是需求大于供给,这不是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所能解决的事情。”
参加发布会的杨慎更称,因为房地产主要用的是土地,而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房价的上升带有永恒性。”
建言增加住房供给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延中分析,目前以控制要素供给手段来调控房价,实质上加剧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杨慎分析,去年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但手段包括紧缩信贷、减少土地供给。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供给,当然难以真正抑制价格上涨。据此,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建议,政府的调控方向应是增加住宅用地供给,因为这几年的建设用地中,“真正的住宅用地只占3%”。
而牛凤瑞的政策建议开出了“六味药方”,包括:1.调控房地产市场应以增加住宅有效供给为主导目标。2.调控的重点应是市场失灵领域,手段包括提供公共服务等。3.适时取消经济适用房。因为经济适用房对正常房地产市场造成了扭曲;同时,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建经济适用房将影响到廉租房建设。4.调整商品房结构应由市场决定,不宜由政策规定。5.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廉租公有住房建设。6.扩大市(县)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自主决策权。因为地方政府对本地房地产市场更有发言权,也更有能力监管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