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称中国剽窃磁悬浮技术 遭到我国专家驳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10:38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 朱力 报道 4月13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表示,经过3年多的连续运行,目前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自主研发磁悬浮交通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技术。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研制和开发磁悬浮列车的国家,世界磁悬浮发展史上也将从此写下属于中国的一页。
然而,中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的出现,又给了西方技术垄断主义者一个借题发挥的好机会。 “CM1海豚”乃剽窃之物? “CM1海豚”的研制机构——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近日宣布,“CM1海豚”磁悬浮列车计划于今年7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全长1.7公里的试验路段上进行首次试运行,这遭到了德国媒体和西门子等公司的群起而攻之,他们寻找蛛丝马迹试图证明“海豚”涉嫌抄袭。 怀疑中国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的观点开始在德国见诸报端。其中,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施托伊贝尔的说法最具有代表性,他声称,这件事“闻上去很有些技术盗窃的味道”。 相似之处也令人惊讶:同德国的磁悬浮列车一样,中国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据说也能以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疾驰。 而中科院电工所所长严陆光院士告诉记者,磁悬浮的特点就是速度快,能达到500公里以上,这也是中国选择磁悬浮的理由。如果中国的磁悬浮跑不到500公里,那还有何开发意义,那还称得上是磁悬浮吗?因为“也能跑到500公里”而指责中国抄袭德国技术,那么是不是说除了德国,别的国家都无权开发磁悬浮? 其次,“CM1海豚”的试验路段和装配车间与目前在浦东机场和上海市区间运行的德国磁悬浮列车的模式惊人地相似。 严陆光说:“是否真的看到了相似的车间,难道中国工厂的厂房形状和选址与德国类似,其工厂的技术就是‘剽窃’自德国? 针对有人怀疑中方在研制过程中剽窃了受专利保护的德国技术,总工程师郑其辉予以驳斥,“我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与德国技术毫无关联”,也没有使用德国的装配图纸,“一切都是中国的”。据说列车重量比德国的轻很多,“设计更加先进”。 德国的技术垄断心态 铁道部顾问,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萨殊利的一番解读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德国对“CM1海豚”紧张到如此地步:德国很想利用自己的高铁技术在中国大赚一笔,但是从现在的几笔交易,尤其是西门子65亿转让轮轨列车和技术看,西门子和德国媒体觉得“很亏”,德国尤其对转让给中国技术不满,认为是培养了未来的对手。 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蒂森-克虏伯公司共同组建的德国高铁国际公司,由于在上海建造了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商业化运营线,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德国高铁国际公司的发言人彼得·维格尔曼认为,尚无理由对中国发展磁悬浮列车感到忧虑。他说:“中国造出来的是一辆原型车。我们的磁悬浮列车已达到量产水平,并且每年运送600万名乘客。”维格尔曼表示,德国制造商在磁悬浮技术领域是世界市场的翘楚,“但这件事表明,我们必须尽全力保持这一领头羊的位置”。 防止跨国公司不正当技术垄断 德国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是技术剽窃惯犯,尤其在制造领域,常有“中国自主开发的产品”酷似西方产品。德国的3000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中,1/3企业抱怨,剽窃造成其销售额下降3%以上。德国机械与设备制造业协会主席汉内斯·黑塞估计,总损失约为20亿欧元,并指责中国是剽窃现象最严重的国家。 另有统计显示,国外企业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已经达到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半数。而最近5年内,一些国际大公司开始加快在中国内地的技术专利申请以实现局部市场垄断。 有关媒体指出,技术垄断要比资本垄断更会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目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同时,中国经济还要因为对外技术高依存度产生的技术垄断现象而面临着经济危机。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完全有可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真正在高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成为某个高科技领域的‘领头羊’。”中国科协有关人士指出。 王利明教授认为,第一,中国企业只有拥有更多的专利及专利申请,才能取得市场的主动权和未来的优先发展权;第二,国内急需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价值评估机制;第三,中国企业可以借此机会与跨国公司以及国内企业间建成技术共享机制,共同拥有知识产权,分享技术成果,有效防止跨国公司技术垄断;第四,反垄断法要偏重于对价格和技术垄断方面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