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难中国糖精 反倾销初裁决定征税80%以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15:07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 王晶 报道 印度将对中国糖精征收反倾销税,这距离我国企业重新开启美国糖精市场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4月13日,CIEN记者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4月1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
“第二大进口国”的反倾销 事实上,不只印度已不再生产糖精,在世界范围内,除了美国尚存一家生产企业,韩国尚有一家企业进行糖精来料深加工之外,世界其他糖精生产企业仅存5家,那就是中国的苏州精细化工、天津北方食品、天津长捷化工、开封兴化化工和上海福兴化工。只要这5家企业联合起来,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方面会有相当的话语权,但国内企业低价竞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003年,由于价格过低,美国向中国企业征收363.22%的反倾销税。中国企业开始转道印度。上海福新公司进出口部负责人施女士告诉CIEN记者,他们公司已经应诉了。负责人还向CIEN记者表示,事实上,国家已经给糖精生产企业营造了很好的经营环境,为杜绝和制止糖精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国家早就对糖精出口采取了配额制和出口核价制。出口企业只要认真遵守国家政策,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和出口,这个行业的前景应该是非常光明的。但是,在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利润,不遵守国家有关糖精限产限销的政策,导致近几年来糖精超国家计划生产,市场呈现供大于求局面。这不仅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也不利于国家对糖农和制糖企业的利益保护。为此,这位负责人呼吁糖精企业加强行业自律。 反倾销威胁 对于我国糖精企业屡遭反倾销的原因,有分析认为,长期以来,企业间无序竞争引发的价格战,导致出口价格偏低,使我国糖精始终处在国外的反倾销威胁之中。应该说,我国糖精出口的产业集中度很高。 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糖精提出反倾销调查,是为中国第一个受到国外反倾销的产品。27年过去了,糖精反倾销仍然魇梦难散。计划调配、环保问题、无序竞争等,是连绵不断的反倾销调查背后的主要原因。 为保护国内食糖市场不被糖精挤占,糖农(主要是蔗农)利益受损,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糖精生产经营秩序进行了治理整顿,关闭了一批糖精厂,为食糖腾出了市场,仅保留了5家国有企业为国家定点生产企业。 而由于高污染,世界各国也纷纷放弃了糖精的生产。 正是从1999年起,糖精生产开始实行国家计划调配,年产量从最高时的4万吨一路减少到去年的2.28万吨,并要求每年出口量不得少于总产量的50%。 国内市场的受限必然导致出口的扩大,而反倾销摩擦也频繁起来,于是国家开始对糖精生产和出口实行“双闸控制”:一是发改委运行局全国糖精产销工作协作组办公室每年进行生活计划专项检查,二是医保商会实行预核签章,即进行出口配额和核价。 然而,在利润的驱动之下,仅剩的5大厂家之间无序竞争的局面一直难以摆脱。 医保商会有关人士曾指出,美国商务部修改了初裁结果,是我国企业积极应诉、据理力争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国企业应对目前第二大糖精出口市场印度提起的反倾销调查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上海福新公司的做法对于同行有启示作用,面对国外反倾销及其他贸易争端,我国企业要勇于应诉,据理力争,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企业应得的利益。同时,企业还应扩大出口渠道,进一步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该人士建议,糖精行业应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通过对目标市场提出的反倾销起诉的可能性进行预测,避免反倾销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