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我国磁浮轨道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有相应知识产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2:46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李富永

  上海线第一年运营收入11966万元 运营成本10347万元

  中国“已经掌握了磁浮列车的核心技术”的说法,12日由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给予证实。

  陈良宇是在一次会议上阐述“近年来上海经济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顶尖级技术成果被中国科学家攻克和掌握”的时候,具体的以磁浮列车为例,从而透露出上述信息的。

  中国究竟是否掌握了磁浮列车的核心技术?掌握这些核心技术能够带来什么利益?

  综合记者掌握的信息,通过上海磁悬浮线路的实践,中国掌握了磁浮轨道核心技术,拥有相应的

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磁浮列车制造方面中国还掌握了磁浮交通系统和子系统的总体集成技术;在运营方面也取得了商业化经验。

  磁浮技术分为轨道、车辆、牵引、运行控制四大系统,主要有16项核心技术。其中,线路轨道3项,通过上海磁悬浮线路的实践,中国已经完全掌握。由中国在磁浮上海线上设计制造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完全达到并部分超过德国磁浮系统规定的技术标准。掌握这项技术,今后一旦哪个国家购买德国磁浮技术,需要同步购买我国的配套专利。这些专利分别是变形控制、精密加工和偏差调整等,由于基础线路在整个项目的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这些技术将使中国能够在国际市场分羹一杯。

  车辆系统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开发,国内可以生产的有4项;牵引系统方面,有6项德方已同意将技术转移到设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仅有2项控制运行技术只能用进口部件方式进行国际采购。上海宝钢集团目前已经能够生产长定子等重要部件。

  在沪杭磁浮线项目的相关谈判中,中国基本实现了一些重要目标:项目造价平均每公里2亿元、机电设备的国产化率不低于70%、核心技术尽可能地实现向中国转移、中方可得到16项核心技术中的13项技术等。通过磁浮沪杭线的建设,加速形成磁浮交通产业,我国将能稳居这个领域的领先优势。

  在这样的基础上,陈良宇宣布,经过上海磁悬浮线路三年多的连续运行,中国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攻克诸多难题,到现在已经全面掌握了高速、全自动磁浮交通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技术。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研制和开发磁浮列车的国家,世界磁浮发展史上也将从此写下属于中国的一页。

  关于磁浮上海线亏损运营的问题,据有关部门介绍,磁浮上海线正式运行第一年,运营收入11966万元,运营成本10347万元,收支相抵,直接运营尚有一定盈余。不过,目前不清楚运营成本是否包括回收项目投资因素。如果没有包含,那就意味着磁浮上海线是亏损项目。

  尽管如此,据专家介绍,国务院之所以批准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的建设,决策因素不只是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还有与之相关的社会效益,以及形成产业化、从而占领技术制高点的考虑。

  而且,一些专家如上海同济大学的孙章教授指出,磁浮上海线即便是亏损项目,也未必会将“晦气”延伸到沪杭线。上海线仅30公里,固定成本较高,平均每公里造价3亿元,与其他交通工具衔接不够,难以体现“规模效益”。而沪杭线175公里,平均每公里造价下降到2亿元,客流量也更大,连接了两座百万人口级别的特大城市,经营状况肯定会好。

  此前,上海、杭州两地政府还签订了《深化沪杭经济合作与交流框架协议》,双方提到要加强在世博会筹办举办方面的合作。在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的建设上,沪杭两地也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合作,积极促成该项目早日开工,并深入研究磁悬浮专线开通后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新的合作形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