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JCB中国攻势升级 日资背景遭冷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 14:4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程志云 北京报道

  最近一个月里,中国一些电视台黄金时间段的广告中开始反复出现这样一幕镜头:一位漂亮的女士漫步在异域风情的街头,见什么买什么,她的手里,拿着一张JCB信用卡。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这则“对女性消费者特别有诱惑力”的信用卡广告,无疑是一个
信号——JCB公司开始大举进军中国信用卡市场。JCB ,日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信用卡公司,是世界上第三大发卡机构。

  现在,这家公司正在将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开拓地。

  但是,JCB在中国的情况似乎并不如广告中的女士那样“随心所欲”。那些作为其在国内信用卡销售核心环节“发卡机构”的银行,现在对于是否与JCB进行合作发卡仍持保留态度。

  “国内大多数人对JCB这个品牌认知度很低,对日资信用卡的服务方式存在文化上的不认同。这让银行家们无法相信发行JCB信用卡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一位银行信用卡部的人士说。

  中国攻势

  如何将带有浓重日本符号的JCB公司本土化,取得中国的银行与消费者的信任,成为新上任的JCB中国区首代大冈的一个难题。

  这位首要任务是推行“双币种国际卡”的首代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表面看起来,作为JCB竞争对手的VISA和万事达在国内发行双币国际卡的时间也并不算太长。

  2003年5月,国家外管局出台的《关于银行外币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使“外币签单,人民币还款”成为可能。此后,双币卡成为信用卡市场的主流。

  但另一方面,VISA和万事达早在十几年前就在中国开始了信用卡“圈地”运动。

  相比之下,JCB在中国发行信用卡是从2005年才开始。2005年3月,中国银行和JCB正式发行国内首张人民币、日元双币种信用卡。2005年5月,他们与上海银行合作推出人民币美元双币卡。由于全国推广工作从2006年1月才正式开始,目前其发卡量仅仅10万张。

  尽管抢夺中国市场就如同从夹缝中立足,但大冈对自己的工作似乎仍然充满信心。他的信心来源于JCB这个品牌所包含的全部含义。

  JCB是日本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信用卡公司,自1981年独立开发海外的业务,已经有25年历史,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有10家代理银行开拓市场,是世界上第五大银行机构。

  他们在海外大约有12000个签约商户,尤其是在亚洲国家包括从日本到新加坡这一带的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的签约商户密度很高。

  事实上,JCB作为国际信用卡品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对客户的服务细致周到。JCB在全球范围内有31个JCB PLAZA,为会员提供旅游、购物方面的优质服务。“举个例子,我们考虑到客户去外地旅游的语言不便问题,因此在东京服务中心专门安排了2位中国工作人员,他们精通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大冈说,“总的来说JCB在旅游和娱乐方面很有特点。”

  而进入中国的JCB公司对持卡者的定位和一般的信用卡公司没有大的区别。“主要是白领,女士会多一些,因为女士会比较喜欢购物。而在信用卡的使用用途统计中,购物占据了10%。”大冈说。

  有关数据显示,五年后中国国内信用卡市场将会达到6000万到1亿张。在大冈的规划中,JCB的目标是到2010年占据国内信用卡量15%以上的市场份额。“重要的是,让购卡者充分了解和信任JCB信用卡。当JCB信用卡与VISA和万事达一样作为国际著名的品牌放在银行的‘橱窗’里,让购卡者根据自己需要和偏好自己来选择谁来为他们提供服务。”大冈说。

  难题待解

  然而JCB信用卡在中国推广的现实情况并不如意。

  在2005年3月至今的1年间,只有2家银行与JCB签定了发卡协议。在这场与VISA和万事达的较量中不少银行并不看好JCB。而缺少这些银行的帮助,JCB在中国将“寸步难行”。

  一家内资银行信用卡部老总认为,JCB信用卡带来的服务带有过于浓厚的日本文化,这可能会造成国内消费者无法适应。“JCB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为日本人提供了最符合日本人口味、日本人生活习惯的服务。这种服务质量之高甚至抓住了大量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申请JCB信用卡。但对于中国国内用户而言,这种服务未必会让他们感受到宾至如归。”这位老总分析说。

  大冈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在和国内发卡银行的谈判中,如何提高持卡者对JCB信用卡的好感是和银行谈判的关键。

  “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想澄清的,或者说想努力改变的。我们希望别人看到的是一个国际品牌,而不是仅仅来自于日本。”大冈说。

  此外,JCB信用卡的受理环境和商户主要集中在日本本土,海外地区则只偏重于东南亚。从全球来看,签约商户数量为1200多万, 受理环境不如VISA和万事达。

  对于JCB而言,面对“门缝”后广阔的中国信用卡市场,如何融入中国市场,如何本土化还是一门必修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