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绿皮书指出,2007年12月11日之前旅游业将全面开放,这必将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指出———
李为人
三月桃李芬芳,踏青赏花,休闲旅游蔚成时尚。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政治局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深入,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旅游业总体走向构筑诚信与质量阶段。张广瑞认为,中国旅游业在调整中发展,来自行业外部和来自行业内部的挑战,促进了行业的成熟。近两年来,政府、业界和社会都在积极努力,构筑行业诚信,提高产品质量,关注理性消费。从政府方面看,国家和地方旅游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行业指导和推荐性的合同文本,如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消费指引》,提出了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官方价格表”。北京市旅游局出台的《北京市国内旅游合同》范本,使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限制了长期存在的霸王条款。更具特色的是,政府与行业合作,政府与行业合作,客源地与目的地合作,使构造诚信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客源地与目的地合作,使构造诚信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的功能由促进经济发展并兼顾国民生活质量。我国旅游政策的调整,从把旅游单纯当作一个民间外交渠道到定位于一个产业,无疑是个重大的转变;把旅游从单纯的一个经济功能扩展到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又是一个新的飞跃。张广瑞认为,目前正是这个功能转变的过渡时期。从经济功能上来看,旅游业也已经从单纯赚取外汇的创汇产业,开始转向全面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国内旅游在刺激国民消费和拉动内需等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旅游,充分满足公民度假休闲需求,也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行业发展的重点从一般经营服务业向景区、景点建设倾斜。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已经形成,原来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例如饭店、交通、餐饮等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服务业,不仅规模很大,而且管理经营也相对成熟,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但是,作为旅游业发展基础的景区、景点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景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市场化的进程缓慢,有的可能难以真正实行市场化;另一方面,景区景点的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再加上所有制结构复杂,投资决策比较难。尽管面对观念、制度、市场、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然而这个领域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投资商开始关注景区景点的开发开发。一方面,国内民营资本首先从受制度限制小或没有限制的领域进入,例如大型主题公园、游乐园、娱乐性和文化性设施等人造旅游吸引物或一般性风景区;另一方面,通常以政府允许的方式(如租赁、委托经营)进入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经营。尽管这个转变的过程可能是长期的,但它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提升,填补服务空白。旅游业发展方式往往与整个经济的增长方式相类似。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数量型的扩张为起点的,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又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使行业付出了代价,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成熟。张广瑞指出,目前出现的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旅游相关行业都特别关注新产品的开发,以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旅行社力推自己精心设计的特殊线路,饭店强化自己的品牌和主题,景区注意反季节产品的开发甚至提出“休游”以保育环境,企业投入巨资、聘请大家创造旅游文化演出精品。无论是地方还是行业,在竞争的同时都注意合作。这将促进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旅游者创造更多的方便和更好的体验。
近两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向相对薄弱的领域扩展,并冲破传统的束缚,悄悄地填补着服务的空白。其表现之一是改变观念,促进商务、公务旅游的市场化、社会化;二是商务旅游专业公司的发展,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国际旅行社的增加,其中合资或独资国际旅行社在差旅服务和住店服务方面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三是市场的新需求,尤其是大型节事活动(奥运会、博览会)和MICE的发展,催生了这些新的旅游服务业形态。
竞争力的培养从景点、线路向以城市为主体的目的地转移。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和地区旅游的发展往往多从盘点旅游资源入手,依据现有的资源开发产品,主要财力和精力都放到单个的景点建设上,往往造成景点近距离重复,规划的线路形不成吸引力。张广瑞指出,目前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越来越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建设,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形成总体的旅游竞争力。这方面,大连和杭州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效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推出的《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绿皮书指出,2007年12月11日之前旅游业将全面开放,这势必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张广瑞指出,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根据加快发展服务业和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我国旅游业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产业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产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业发展将更加明确,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旅游规划、策划和劳民伤财的旅游“形象工程”会得到限制;旅游业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活动,例如2006年杭州的休闲博览会和沈阳的园林博览会,将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因此,根据这些规划和市场发展的动向,调整战略和策略将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新起点。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财贸系博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