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亨氏遭遇转基因危机 > 正文
 

罗云波教授:转基因食品并不比普通食品更危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3:19 新浪财经

  3月14日,绿色和平组织宣布在亨氏婴儿米粉中发现含有Bt基因抗虫水稻的成分,从而引发舆论对转基因食品新一轮热烈讨论。从某种角度讲,这似乎是在转基因问题上的又一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先是绿色和平组织发声,然后是一些媒体跟进,然后是企业拼命否认,再然后就是消费者一头雾水……由于缺乏足够的常识,一些媒体炒作的后果直接导致了转基因食品的进一步妖魔化,不仅亨氏相关产品的销量一落千丈,有些舆论更是将其视为了最新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很显然,从一些生物科学家的眼光看,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连续2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委员会的委员,罗云波在转基因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上与我国政府在转基因问题上的立场一致,而且,农业部在亨氏米粉的转基因分波发生以后,也将亨氏相关产品的检测工作交给了罗教授领导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实验室。为了了解亨氏米粉转基因问题的最新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全面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状况,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罗云波教授。

   文/唐堂

  亨氏米粉风波没有想像的严重

  问:亨氏米粉被绿色和平组织宣布含有Bt转基因水稻成分以来,相关媒体报道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有”还是“没有”的争执上,转基因食品本身的安全性到底如何却被忽略了。如何评价这件事对我国转基因产业发展的影响?

  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实验室受农业部委托正在对亨氏多个批次的产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其中也包括了绿色和平组织提到的那个批次。这些产品都是我们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的,检测结果在几天之后就会出来。我相信,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关部门将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当然,这是从我国还没有允许Bt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开发这一前提而言,我们对亨氏产品进行检测就是为了验证其是否遵从了我国的法规。对亨氏婴儿米粉本身而言,我的个人观点是,即便是其中含有绿色和平组织所言的转基因成分,也毋须担惊受怕,因为,我国已经通过了一例转基因抗病水稻的安全性评价,通过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评价也只是时间问题。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这种转基因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其加工的产品甚至是更加安全的。

  我个人也是亨氏婴儿米粉的消费者,我4个月大的小儿子正在食用其产品。在媒体炒作这件事以后,我的爱人也表示过担心,但是我的态度很明确,我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但是有很多普通消费者确实很担心,由于媒体对转基因食品正确常识宣传的不够,转基因的问题在我国很容易被妖魔化。实际上,转基因技术往往可以使一些食品更加绿色,比如转基因玉米,由于减少了因害虫造成的创口而降低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等在玉米中的存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众所周知,黄曲霉素本身是致癌物质。另外,转基因作物还能减少农药用量,农药残留也少。像棉花,70%的农药是用在棉花上的,这其中的70%又用于杀棉铃虫,在这部分中又有70%是有机磷剧毒农药,每年都有很多农民因为施用这些农药不当而中毒身亡。所以可以说现在的绿色食品其实并不完全是绿色的,因为种植时不用农药等不意味着在10年或20年前没有用过,农药完全有可能残留到现在,相反使用转基因技术后对人类可能更加安全。这些问题消费者都不清楚。

  问:据我所知,亨氏宣称其在中国国内加工的产品都是采用中国原料,既然我国还没有允许Bt转基因水稻的商业性推广,它的产品中为什么会含有这种成分?

  罗云波:在检测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还不能下任何结论,但我个人认为,亨氏是不会自己添加转基因成分的,因为这与我国的法规相抵触。

  转基因食品迄今为止是安全的

  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争论,有观点认为,在长时间以内,这个问题可能都无法证实或者证伪。我们知道,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在内的很多研究机构或专家在转基因问题上都持坚定支持的态度,这一态度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罗云波: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生物技术,它在造福人类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转基因技术的看法并不相同,这就是许多争论产生的根源。有一些科学家并不具备生物学的知识背景,他们对转基因技术的评价往往只从社会的、环境的、伦理的角度进行,所以,结论可能并不具有说服力,就像有人让我评价神舟7号的发射有没有风险一样,我的说法显然并不权威。同样的道理,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

  从1994年美国首先将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实践来看,包括婴儿食品在内,转基因食品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已接近4000种,有两亿人食用,近十几年来很少有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到2005年年底,全球实现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9千万公顷,也没出现确定的环境安全问题。在我国同样如此,对我国棉花种植区的调查发现,自改种抗虫转基因棉花以来,种棉农民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了80%以上。过去每一季棉花种植,农民需要洒农药13次,现在只需要1~2次。种棉农民的农药中毒率,也已从过去的22%下降到了5%。据报道,抗虫棉的市场占有率在我国已占到了7成,给农民增加收益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减少使用农药20万吨,由于综合效益明显,转基因棉花种子供不应求,以至于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大量的假冒转基因的种子。可以这样说,转基因产品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方面效益明显,而相关的负面例子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

  严格管理控制转基因的风险

  问:现在没有发现负面例子,并不意味着将来就不会出现问题吧。

  罗云波:的确,作为一项高端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也正因为如此,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政府都对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实行非常严格的管理。

  在刚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把转基因农作物育种提高到与航天技术同等重要的科研地位,这说明中央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是支持的。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转基因生物产业方面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积极研究、加强管理、稳步推进”的原则,并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安全评价制度、标识制度、生产加工许可制度、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经营许可制度和进口审批制度。其中安全评价是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比如对转基因水稻等重要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一般都要从多方面、多个阶段进行。一要考虑受体生物的安全性;二要考虑基因操作的安全性,如基因来源、结构、功能、转基因方法等是否安全;三要评价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四要将转基因产品与常规产品相比较,综合考察其安全性;五要联系转基因生物的用途、规模、应用环境及控制措施等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安全评价重点考察其遗传稳定性、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包括转基因作物生存竞争能力评价、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评价、营养学评价、致敏性评价、毒理学评价等多方面。所以,任何一种转基因产品要想通过商业化许可一般都会经过近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一个项目如果发现有任何风险问题都会果断叫停。

  截止到目前,尽管我国在转基因产品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克隆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和后备基因达数十个,但先后获得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业只有番茄、甜椒、棉花和野天牛花等4种,对进口转基因食品原料发放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也只有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玉米。这充分证明,在对待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问题上,我国是非常慎重和严谨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安全性。

  从2001年我国成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以来,已经制定检测标准和安全评价标准25个、正在进行制定的标准15个、计划制定的标准40个。规划建设检测机构42家,其中包括国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检测与监控中心、环境检测机构13家、食用安全检测机构3家、转基因成分检测机构26家。概言之,目前我国对于转基因食品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已经形成,标准体系正在形成和完善,检测机构建设正在进行中。

  转基因食品产业前景广阔

  问:现在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存在众多疑惑或者误解,一些企业在这个问题上也小心翼翼,甚至讳莫如深,这会不会对转基因食品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罗云波:转基因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它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于人类。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转基因食品是改变一些农艺性状如:增加农作物抗逆性,包括抗虫、抗病、抗旱、抗盐和耐贮性的转基因植物源食品,这一代转基因食品的直接健康获益者是田间操作的农民,因农药使用量减少而减少了健康损害。而减少了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对于消费者也是有益的,因为农药以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一直危害着消费者。第二代转基因食品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增加食品的营养为主要特征。例如,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正在运作的“金色大米”计划,就准备将胡萝卜素转基因大米运往非洲维生素A缺乏地区,以改变当前每年因维生素A缺乏而导致300万名儿童失明的问题。再如,高油酸转基因大豆的试验成功,将会改变人们对饱和油脂摄入过高,对于人们预防心血管病非常有利。第三代转基因食品以研究增加食品中的功能因子和增加食品的免疫功能为目标。例如正在进行的胰岛素转基因番茄研究,为提高

糖尿病
生活质量
带来了新曙光。正在进行的多种转基因疫苗研究,也都为特异性预防措施而省却注射手段呈现了光明的前景。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食品生产新技术会生产更多的新型转基因食品,这不仅可以解决食品短缺问题,丰富人们的食品,对于人们的健康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1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