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电力 > 正文
 

国网公司特高压处境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 18: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万国

  北京报道

  声势浩大的特高压没有获得喝彩,还可能被叫停。3月24日下午,中电联原秘书长陈望祥向本报透露,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项目,可能将在“十一五”期间受阻。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电力的表述为:巩固厂网分开;加快主辅业分离;逐步推进输配改革和区域电网市场建设。

  “规划纲要中没有提及特高压,是因为特高压没有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没有建设依据。”陈望祥说。

  2005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敏曾这样介绍说:“我国有关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在绝缘配合、高海拔研究、防雷研究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年初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以建设特高压电网为核心,加快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推动电网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和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陈望祥说,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应该在人代会上表决通过,但刚刚结束的人代会并未涉及此议题。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国家电网今后几年将建成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一是陕北—晋东南—南阳—荆门—武汉的中线工程,二是淮南—皖南—浙北—上海的东线工程;同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金沙江一期正负800千伏直流送出工程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按照目前的情况,这些特高压势必停下来。”陈望祥说。

  是否建设特高压,一直存在支持与反对两种声音。支持者以原

能源部部长黄毅诚、国家
开发银行
资深顾问吴敬儒等著名电力专家为代表。

  支持者认为,特高压电网减少输电线回路数,节约土地资源;可减少系统备用和弃水电量,降低线损;可统筹处理电厂废气和废渣排放,减轻东部地区的环保压力;可在西部建设坑口电厂,变长距离运煤为输电,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但以陈望祥为代表的反对者认为,特高压依然存在技术风险、装备风险和资金风险。目前,国际上仍将特高压定为“待成熟技术”。在装备上,特高压现在还无法实现国产化,即使是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用最快的时间生产出交流输变电设备,最短也需要两年,直流设备则需要4至5年。更重要的是,按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推荐建设的两条特高压电网线路测算,直接投资大概需要165亿元,如果加上与电网相配的电源投资、煤炭开采投资以及设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等,总投资将达到271亿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