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生物医药企业陷入资金荒 亟待解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1:58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内容提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甚至威胁到很多企业的生存。因此,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去寻找“源头之水”,是目前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1996年为18亿元,1997年上升到30
亿元,2000年跃升到72亿元,2003年呈继续快速上升态势,达到99.7亿元,2004年达到124亿元。目前,我国生物医药相关企业有500多家,销售额占整个医药产业的销售额比例已经达到10%左右。但是生物医药行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往往呈现出企业小而多、利润低、规模不经济、产品竞争力差的情况。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人意,新药研发水平总体上来说显得不高。在国际上一般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经过三个阶段(研发、中试、大批量生产),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而我国仅为1∶0.7∶10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薄弱环节,这也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难以取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第一,缺少创业的群体,首先是创业“领头羊”短缺。而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政策配套能吸引有实力的创业者加入。第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第三,不合理的税收政策不利企业发展,生物技术企业的赋税高于传统产业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第四,创新能力薄弱,仍然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软肋。目前我国已实现产业化的21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3种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其他均为仿制产品。而进入临床研究的生物技术药物大多也是跟踪仿制国外的,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性创新药物很少。由于缺少创新药物,加之知识产权保护未能跟上,导致一些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严重重复。

  事实上,由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长期缺位,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我国生物制药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都被拉大了。美欧生物制药企业已呈规模效应。与之相比,中国的生物制药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规模,国内目前产值过亿的生物制药公司只有沈阳三生、深圳科兴等寥寥几家企业,可谓少之又少。我国现在只有500家生物技术企业,再过5年,我们也不过600~700家,而全世界生物技术企业将达到3万~4万家,到那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就会失去很多发展机遇。可见,迅速制定符合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加快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已迫在眉睫。而我国相关政策草案从2005年3月报上去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走完程序。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国家尽快出台有关政策,使地方政府在大政策引导下,创造良好的小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银联信点评:

    生物技术产业的特点决定它需要的前期资本投入非常大,所以,资本的融通渠道非常重要。目前国家对中小型企业支持严重不足。传统资本如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

股票市场难以解除企业运行资金之渴:部门和政府资金“僧多粥少”,银行小额贷款无法满足企业不断成长的需求,股票市场门槛太高难以涉足,特别是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融资十分艰难。政府的担保不被银行认可,企业的产品、技术再好都没有用。如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园区目前有五六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发展困难重重。而我国生物医药板块
资本市场
不成熟,没有生物风险基金(Bio-VC)的存在。

  国内外资本融通渠道的差异很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融通渠道只有五种形式:创业者个人出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投资,政府的风险投资,国家科技部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其中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的投资因为缺乏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和认可,导致他们常常希望在所投资的企业中依靠其所提供的有形资本来控股,这也严重地打击了创业者的积极性。而在全球生物技术最为发达的北美地区,中小企业资本融通渠道很多,他们可以通过创业者个人出资,私募资金,政府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由银行管理,政府担保比例从75%到90%以上),工业研究基金(通过审批后的拨款,如美国的国立研究院、加拿大工业科技部的拨款),风险投资,银行贷款,企业并购(兼并、合作、战略联盟)战略投资,上市融资(IPO),政府的养老基金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等渠道融通资金。畅通的融资渠道带来了充足资金,很好地促进了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

  因此,解决企业资金问题,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我们做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国家出台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税收优惠、人才等若干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建立若干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动我国生物产业集聚化发展;第三,鼓励民间资本、市场资本进入,同时通过税收杠杆保证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第四,国家要建立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规范相关的风险投资制度,加大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带的规划及开发力度。第五,发挥集聚效应,推动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www.unbank.info)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银联信或新浪网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9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