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政策出台接二连三 医药企业难以招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4:11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内容提要:日前国家发改委在药品降价风暴袭后,又发布了将继续进行一系列药价管理政策的信号,医药政策信号不仅在一个短时间内集中爆发,还将持续影响2006年及以后的日子。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稳步进行,重拳整治“一药多名”,产品销售有下降风险。发改委主张在药品零售包装上标注出厂价和零售价、处方药“限售”以及安全生产和环保等政策要求,也对医药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医药行业的2005年,是在发改委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下度过的,医药政策使整个医药行业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2006年来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将继续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改革,相应的政策也将会逐步出台,对医药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已采取大幅降低部分抗感染类药品的政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已可见一斑。从 2005年从10月10日起,又刮降价风暴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医药企业虽强烈反对,但无济于事,损失只能自己硬扛着。之后,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发改委将继续分期分批降低药品价格,降到老百姓说不贵为止。由此可见,此番发改委对

药品降价的决心之大,已超过了以往。

  2005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的通知,对政府制定价格药品范围、形式和权限进行了调整。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到各省发改委,同时把国内划分为西南、华中、东北等6大药品价格区。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到各省发改委是一种事权划分。国内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一品种都有几十家、上百家企业生产,一旦价格没有定好,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到地方,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同一药品的各地方最高零售价出现差异。6大区域各自施行政府指导价,将使同一产品具有6个不同的价格,这将可能造成企业各地区窜货现象增加,不利于企业经营。无疑企业将每个品种分别拿到各省市去申请定价,也会导致各种成本费用的增加,影响企业利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SFDA)一直努力在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早在几年前,SFDA就明确“到2006年1月1日,基本实现分类管理”。2005年12月1日,SFDA公布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凭处方销售药品的名单:规定注射液、肿瘤治疗药等11类药品必须凭处方销售,麻醉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等8类药品零售药店不得经营。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认定为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2005年12月31日止,处方药全部都将凭处方购买。严格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将导致零售药店面临“无处方来源”,基本上“无药可卖”的境地,对零售药业的负面影响较大。

  由于过去我国经济水平比较低,此前发展医药行业的时候只注重利润而支付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成本很低。随着我国对环保和安全问题的重视,医药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投入也不断增加。如2005年7月1日起规定大输液使用瓶塞,必须由天然橡胶塞更换为丁基胶塞的政策,让处于亏损边缘的大输液企业雪上加霜。环保安全建设的投资加大无疑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降低企业利润。

  银联信分析师认为,在2005年10月份,国家进行了第17次大幅度的药品降价之后,药品降价风暴在2006年还将继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很大,很有可能还将继续扩大“限售”名单,多方面因素都不利于医药企业的经营发展。药品降价已经成为国内部分药企利润大幅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部分企业已经陷入亏损境地。例如华北制药、鲁抗医药、

上海医药等部分国有骨干药企,都出现了利润大幅缩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而国家发改委很可能继续降价,受影响地将不仅仅是部分制药企业,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将会下降。并且由于国家发改委主张在药品零售包装上标注出厂价和零售价,以促使药品价格透明化,这更不利于药企的生存。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处方药“限售令”的实施在2005年不断推进,对医药行业销售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近年来“一药多名”的现象比较多见,造成市场价格混乱。1月12日,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国家药监部门将逐步扩大限制仿制药使用商品名药品的范围,今后仿制药将不能随意变换商品名。“一药多名”是企业操作不规范和政府监管部门工作不系统、不科学共同造就的结果。这种现象的整治、规范势在必行,也会使部分企业利润下降,经营陷入困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