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半导体不切实际大跃进 行业发展潜伏巨大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1:47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2月23日,中国信息产业部副司长丁文武在2006年中国半导体年会上表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共计投资3000亿元支持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资金来源为国家出资,社会集资及引进外资。然而根据目前我国半导体市场运行情况及对未来市场需求的推测认为,中国半导体业可能将再一次呈现不切实际的“冒进”。

  据专家介绍,根据“张忠谋定律”,每隔五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一个“景气循环
”。在2001年之前的50年中,全球半导体产业经过了七次不景气,而2001年的第八次则是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低谷,市场出现了30%的负增长。受全球市场疲软的影响,当时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也从2000年的66.8%下降到2001年的17.6%,虽然没有出现负增长,但增幅却大幅度下滑。时隔5年,2005年的中国半导体市场依然遵守着“张氏定律”,市场出现了周期性回落。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从2004年的28%下降到2005年的6.8%,而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也从2003、2004年40%以上下降到2005年的28.4%左右,市场规模在4535亿元人民币左右。

  分析认为,200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周期性回落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2004年三季度以来的库存调整导致了芯片市场价格的下调。过高的市场预期使得半导体制造产能利用率在2004年上半年居高不下,而三季度市场需求增长下降到了3.7%,四季度甚至出现了0.7%的负增长,远远低于厂商的原有预期,因此芯片产品库存剧增。2004年三季度以来的库存调整一直延续到了2005年二季度,导致半导体Foundry厂商产量普遍下降,同时IDM厂商纷纷下调芯片价格,因此库存调整是2005年半导体市场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传统整机市场需求疲软是半导体市场回落的又一原因。尽管受闪存卡、U盘、MP3等新型数码消费产品市场增长的拉动,NAND FLASH等芯片市场成为2005年半导体市场的亮点,但传统电子消费产品市场增长趋缓,程控交换机、

小灵通、VCD等传统电子产品产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手机等一批电子产品的销售额增长率远低于产量增长率,利润空间的不断压缩给产业链各环节都带来了明显的市场压力。

  如果根据“张氏定律”推断,2005年为衰落周期的头一年,那么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国际半导体市场才能够逐渐复苏。而在这个衰退周期中,也正是我国半导体业要大发展的时期,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评述:

  按照中国

信息产业部副司长丁文武的说法,“
十一五
”期间我国投入半导体业的3000亿元资金中,有部分为国家出资,其余为社会集资及引进外资。但无论是国家出资还是社会集资,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钱大部分都来自于银行。在行业呈现衰退走势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其中的风险是难以想象的。

  据了解,全球半导体业每年的总投入也仅400亿美元,而中国从1980年至2000年期间投入257亿元,2000年至2004年期间投入为1160亿元。无论从国内市场的需求,或是国内可能融资的手段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转移的可能性来看,中国半导体业不太有可能会有3000亿元的机会。而一旦整个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潭,银行也将会被迫面对巨大资产损失的危机。中国半导体业要继续发展,作为国策是正确的。从长远看前景也是美好的。但是现实的目标一定要客观。产业规模扩大固然重要,但需量力而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