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酒业 > 正文
 

2006黄酒市场不姓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 14:53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首席策划李光斗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05年是中国黄酒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黄酒企业解决的是生存问题,2005年后,黄酒企业解决的是发展问题。目前,除江、浙、沪等传统主销区之外,黄酒在北京、成都、广州等中心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黄酒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中国酒业市场的格局,悄然形成与白酒、啤酒三分天下的格局。

  随着黄酒企业纷纷通过央视广告、品牌重塑、体制改造的方式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全国市场上,黄酒也正在改变传统的地方酒、地域酒和绍兴酒的概念,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类。2006年对于黄酒行业依然是突破地域,突破发展的一年。

  黄酒进入全国性品牌导入期

  2005年,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高端黄酒品牌的快速提升,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中国黄酒品牌发展战略成为黄酒市场发展的关键词。借助“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打造中国国粹黄酒代名词”的品牌发展战略,古越龙山制定了立足于高端的全国市场策略,经过一年的品牌推广,品牌竞争力得到提升。就全国市场而言,2006年品牌导入依旧是黄酒企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黄酒市场可简单分为导入市场或引导市场、成长市场和成熟市场。成熟市场以浙江、苏南、上海为代表。成长市场以北京、福建、广东、河南、山东为代表,其他地区属于导入市场。成熟市场基本上是全面接受黄酒的各类品种,并且消费者的鉴别能力较强。因此,在这些地区,质量低劣的品种和产品很难站住脚;成长市场中有部分地区消费也较成熟,但是,大部分地区尚处于良莠不齐的黄酒品种纷争的格局,消费者尚有相当一部分不能鉴别黄酒的优劣。

  在成长中的市场,领先一步的黄酒品牌,销量的提升不仅依靠先入为主的知名度,更要将品牌知名度变成品牌的可信度,进一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档次、时尚化的新型黄酒产品。

  中国黄酒春天的到来,正是黄酒品牌将现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集中转化为品牌竞争力的最好机遇,从而实现“卖得贵、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

  竞争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黄酒市场在2006年将进入全面的竞争阶段,目前行业内销售收入前5位的企业已获得全行业55%左右的收入,但前5位企业的产量规模仅占行业的14%左右。据统计,黄酒行业生产规模在千吨以下的企业占80%,万吨以上的有近30家,4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5家。2004年,黄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了11家,伴随新进入者的进入,预计未来两年黄酒行业内企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品牌集中度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全国性的市场争夺战升级在望。

  以古越龙山、会稽山为代表的中国黄酒第一梯队加快做大做强,跨地区联合和资本运作已经展开,成为带动行业整体上升的主导力量,正从地域性品牌步入全国强势品牌,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黄酒市场主要由古越龙山、会稽山、致中和、孔乙己、女儿红等品牌分食,但是地方市场崛起的品牌也不可忽视,包括和酒、稽山鉴水、石窟门等品牌在各自销售地区都有不错业绩,其中新品牌稽山鉴水,去年年末三个月在川渝两地就卖掉100多万元,此消息一出之后,多家行业黄酒巨头意欲与之合作。此外,由于这几年黄酒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投机者正试图加入其中,到小黄酒厂那里OEM灌装生产,搞一个新概念新品牌,利用消费者和渠道对黄酒行业的不了解分一杯羹。

  继续突围,全国性营销升级

  在整个中国酒水市场版图中,相较白酒、啤酒等“老大哥”,黄酒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兄弟”。以2004年为例:黄酒的总销量(180万吨)还不及啤酒(2738万吨)的十分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域障碍。长期以来,黄酒偏居一隅,主要在江南一带流行。江、浙、沪等地的销量占全国的80%左右。江、浙、沪以外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黄酒、不识黄酒,更很少喝黄酒。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黄酒一定要走出去。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黄酒先行品牌,把全国性营销作为黄酒行业成长的催化剂,取得了初步成功,这其中北方市场的渐成气候功不可没。以前多作为炒菜料酒的黄酒更多地出现在北方人的餐桌上。“南黄北白”的区域消费瓶颈已被突破。开掘更广泛的外围市场,取得战略先机,将成为2006年中国黄酒营销的重中之重。

  酒业发展的趋势是低度酒流行,黄酒品牌拓展全国市场,亟须进一步将高档化、时尚化的概念融入到产品当中,改变传统黄酒产品保守、刻板的印象。从而吸引了消费潜力较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并将消费群体由原本的低收入阶层向高收入阶层拓展。用更开放、更前瞻的眼光,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更好地迎合高端消费群体的口味和心理,满足更多区域市场的不同需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