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天津市酒精制造业小型企业发展迅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6:00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信贷风险分析师 王会让)

  根据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的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05年1-12月止,在天津市所有的小型企业行业的排名中,销售收入增幅排名前十的行业是:酒精制造业、炼铁业、罐头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纸浆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褐煤的开采洗选业、汽车制造业、日用杂品制造业、非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业,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2005年,天津市酒精制造业小型企业销售收入17136万元,同比增长高达231.84%。纵观2005年的中国酒业,可以说,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控下,我国酒业开始从狂热走向理性,从杂乱走向有序,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竞争走向竞合……在微波轻轻荡漾之下,中国酒业也是一片旖旎之光。总体来说,我国酒业呈现出以下七大运行态势,贯穿2005年始终。

  第一,酒业产销趋向规范。2005年,酒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关税下调和规范政策出台等因素促使酒类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商务部关于酒类产品批发、零售两个标准的颁布实施、《国家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颁布、啤酒国家标准和企业用水标准的发布、露酒 G M P的强制认定、黄酒淡爽型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国家对燃料酒精项目的支持,啤酒、葡萄酒及果酒等食品类产品列入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Q S ……这些政策、标准、规定等对我国酒类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国酒业在生产、市场、技术创新、环保等方面,不断走向规范、有序、健康、安全的轨道。

  第二,产业、产品结构日趋完善。在各酒种中,啤酒行业产量有望突破3000万千升大关,流通性增强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外资在这一年的集中渗透改变着我国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葡萄酒的增长速度列各酒种前列,高端酒走向成熟,进口酒更加活跃,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市场冲击力,呈现出朝阳产业的活力,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利润率;白酒作为国家控制的产品,在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白酒行业产业结构继续不断完善,向规模化、工业化、集团化方面发展。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果露酒、葡萄酒、黄酒等酒种得到高速发展。

  第三,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消费向名优品牌集中。一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加速酒类产品与国际接轨,酿酒企业格外重视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开发,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品牌策划。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以上的酒类生产企业经营情况来看,我国酒行业生产、效益集中度进一步向大中型骨干企业集中,如白酒行业中的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古井、沱牌等企业,啤酒行业中的燕京、青岛、珠江、百威、雪津、蓝剑、哈尔滨等企业,黄酒行业中的绍兴黄酒、金枫、会稽山等,葡萄酒行业中的

张裕、王朝、威龙、烟台中粮、华夏
长城
、中国长城,果露酒行业中的椰岛鹿龟酒、劲牌、云南香格里拉、济源宫殿、宁夏红、致中和等。

  第四,地方品牌酒的区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于酒类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相当激烈。高端酒的价格总体上变化不大,有上涨之势,而以地方名优品牌为主的二流品牌竞争却日益激烈,“价格战”更是屡见不鲜。而这种残酷拼杀,也导致各地域市场的地产中低档酒企业不断推出各具卖点的新品,以吸引所在区域或所重点攻击的区域消费者,以维持利润,促使其区域势力逐渐强大,其它外来品牌的进入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从去年以来,包括一些大品牌企业在内的各酒类企业也不再一味地大面积的运作全国市场,而是转到有竞争力的区域市场上来,开始选择几个重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并由此辐射周围市场。今年这种运作模式更加明显。在市场运作上,企业已经更为注重培育忠诚顾客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单纯依靠广告、促销品的时代,已经远去。企业需要不断研究消费需求和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并采取对路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功能、情感及潜在需求。

  第五,终端营销态势趋向多元化。2005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酒类消费的区域性,使市场细分成为酒市场营销的主要趋势,营销重心下沉,开始做细、做强、做活终端促销。企业在各地市场不断加大营销力度,促销活动更加频繁和活跃,促销花样也更多。在终端为王的营销时代,酒店、夜总会、卡拉 O K厅、迪厅和酒吧(以上场所为直接饮用)、超市和购物中心(多为送礼用)等终端将是酒企业竞争的主战场,终端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高地。进店费的问题从来是厂家和终端实力“搏弈”的焦点,叫苦的总是弱势的厂商。基本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不花钱进店的,有花了大笔进店费酒却卖不动的。现在已经出现自建专卖店的,还有联合终端共同开发品牌的,另外,自带酒水和酒水平价超市的出现,也是终端发展态势中不应该忽视的新版本。

  第六,外资进入中国酒业的步伐加快。随着酒类行业关税降低以及庞大中国消费市场的吸引,2005年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酒类行业,这次它们的进入策略与前些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采用渐近式占领市场,对市场的影响和渗透采取从间接到直接,再到重大影响,最终撼动国产品牌的策略;其次,改前一轮的“并购控股”为“参股渗透”,高举“土洋”联合大旗,进行资本渗透;最后是本土化,加强品牌亲和力。企业竞争从规模战到品牌战,从拼占有资源到拼整合资源。外资企业更注重品牌与文化的渗透,培育其品牌的广泛认知度。这主要体现在啤酒、葡萄酒市场上。

  第七,高端市场仍是竞争重点。白酒、啤酒、葡萄酒高端市场的争夺非常激烈,企业将新品开发和营销策略继续向高端转移。中低档酒占市场,高端酒创利润,依旧是一些企业2005年采取的主要措施。在白酒方面,不管是骨干名优酒企业,还是地方二名酒,2005年纷纷推出其高端品牌酒,显示企业文化与实力;在啤酒方面,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等已经开始了价格在10元以上的啤酒高端市场的争夺战;葡萄酒的高端争夺更是激烈,但是因为品牌少,垄断性强,只是几大家骨干企业在进行“撕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