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相争遭遇利益重组 战略联盟难促煤电合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3:17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 严娟娟 报道 一谈及目前处于舆论风暴中心的“煤电”拉锯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小煤矿分会副会长马德军言语就变得激动起来:这样争下去不是办法,对国家能源前景很不利。 眼下,中国难分伯仲的“煤电博弈”到目前已持续了长达60多天之久,其间物事一波
煤电签单难症结何在?来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看法是,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碰撞,电煤价格改革已触及两大阵营的核心利益。 马德军向CIEN记者表示,煤电难以签单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突然由计划煤转向,条件并不很成熟,不能搞一刀切。 不能再“煤保电” 根据了解,这次煤炭企业提出的涨价幅度多是在6%~8%之间。如果按6%计算,每吨煤只涨了约15元;若按每吨涨20元算,仍比市场煤价低80元左右。然而,以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和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为代表的电力企业似乎并不想领情。眼见国家发改委定于上月底的“催价令”已过去,重点合同的签单还是迟迟未决。 面对来自煤炭方面的涨价要求,电力方面就透露出希望国家实施第二次煤电价格联动的强烈愿望。由此也就不难看出,以五大发电公司为代表的电力集团一再回避价格交锋,将价格僵持拖到今日的真实目的。 “这是煤保电的思想在作怪!”马德军对CIEN记者说,长期以来,这种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这两个行业,煤炭行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计划煤即是一例。 市场观察家认为,电力企业长期受国家保护,牛气冲天也在情理之中。对民生影响较大的电价一直是国家发改委慎而又慎、插手管理的领域。 此间,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力企业不愿接受煤炭企业的涨价是因为没有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水性”好。 马德军表示,国家“偏爱”哪一方自然有它的道理,但目前令人担忧的是,煤炭行业目前仍受安全投入不足、产品效益不高、社会待遇不好、煤炭运力不足几大问题的困扰。明显,这次国家下定决心彻底实现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是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的,但二者如果再争下去,不仅是对煤炭行业,对整个国家的能源前景都是不利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管是博弈还是相持,任何一项改革都涉及利益的再分配。但要想把长期以来一个利益既得者和一个利益受损者,在短短几天内统一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上是有难度的。 战略联盟的局限性 面对如此胶着状态的煤电僵局,有专家建议煤炭企业可以与电力企业合营,或形成战略性联盟,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者控股,利用不同资本的融合、兼并、重组,实现混合经营。 马德军慎重地对CIEN记者表示,战略联盟具有操作上的局限性。新建的煤矿厂和新建的火电厂可以采取这种合作的方式,就像坑口发电厂一样,不存在运输困难的问题。但这种方式如果在传统的老企业之间展开,由于地理位置相差较远,供需矛盾将很难解决。 此外,马德军对CIEN记者预计说,从前两个月的形势来看,综合煤炭产能增长速度减慢、国际煤炭市场价格预期上扬的趋势,今年煤炭市场价将有5-10元/吨的上涨空间。因为煤电联动有可能实施,而电价也会出现小幅上涨。 这与当前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价格目前上涨只是恢复性上涨,与石油价格一样从长远看还是要上升的看法不谋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