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铭两会代言石化业:化工园区急需整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14:3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记者 罗绮萍 本报记者 王娜 北京报道 中石化总裁王基铭是全国政协委员中的石化行业“代言人”,他去年在全国政协提案中提出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得到中央积极响应。今年,他又提案建议整顿目前各地“泛滥成灾”的化工园区,特别是江浙一带的小园区,打造上下游一体化的特大园区。
3月4日,王基铭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科协小组讨论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不赞成以暴利税形式进行成品油价改革,但要让成品油价格成为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信号,否则不利于企业在加强管理、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及时反应。对于媒体极为关心的中石化与BP合资建立新公司的问题,王基铭称,BP的确有与中石化合资的想法,但这么大的事决不是中石化企业层面可以决定的,目前在媒体上的热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外方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舆论宣传。同时,王还强调,中石化在“走出去”上将继续保持低调,“少说多做,或者只做不说。” 化工园区急需整顿 记者:你今年的提案内容是什么? 王基铭:是有关化工园区进一步清理整顿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化工园区建设蓬勃兴起,从沿海地区到内陆省份,相继规划设立了大批化工园区。 按照化工生产的内在要求建设化工园区,对于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区域经济等都可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就是国内化工园区建设较为成功的典型。然而,像上海化学工业区这样规划建设和管理较好、可与世界著名化工园区相竞争的大型化工园区在国内实在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是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定位不清晰的小化工园区,急需进一步清理整顿。(详见链接) 成品油定价改革越快越好 记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千呼万唤还不出来,今年上半年有没有可能出台? 王基铭:这就不知道了。从我们企业的角度当然希望越早越好。 记者:有媒体报道,要对上游征收暴利税补贴下游。您是否同意政府在制定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方案中考虑到上、下游之间的平衡问题? 王基铭:我认为对上游征收暴利税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这是美国的提法。国家通过征收一些税作为调节手段是一个途径,但是具体是什么税,还不能说。另外,调整价格之后,消费部门也应该获得一定的优惠。国家要宏观调控和平衡,也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方案迟迟没有出台的原因。但是总的趋势是要调整,要让价格成为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信号,否则不利于企业及时在加强管理、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反应。 记者:按照WTO承诺,今年年底应该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但是很多人说开放批发市场不等于完全与市场接轨?这个说法对吗?对你们有什么影响? 王基铭: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对我们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在WTO一签约后,我们就开始有所准备,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炼油厂、管线、加油站、油库等方面形成网络,提高市场控制力。 “油荒”不会重演 记者:您觉得2005年的“油荒”还会不会重演? 王基铭:对于油荒这个事情,我要讲故事了。因为全国有75000加油站,其中中石化有30000家左右,中石油有15000多家,还有将近30000家是民营加油站。民营加油站的油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供应,一部分是地方民间炼油厂提供的。去年,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成品油和原油价格体制倒挂,地方炼油厂无法承受,关了很多。而我们要保证市场供应,压力也很大。因此,我们的油源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加油站,而地方的一些民营加油站就不得不关门。在这种形势下,有些人就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大量加油,然后倒卖。所以我们不得不对这种情况进行限制。加上台风影响,还有因为价格的原因,许多香港的车到深圳加油,澳门的车到珠海加油。所以平均每天有5万量车要到广东地区加油,供应量也就出现大幅上涨。所以,油荒并不是资源短缺造成的。我想,油荒今后应该不会再有了。 记者:如何保证供油量呢? 王基铭:广东地区,我们有茂名、广石化、湛江三家炼油厂。茂名产量是1750万吨,广石化700多万吨,现在正在改造为1250万吨,湛江原来是250万吨,现在改造为500万吨。广东经济发展快,需求量也高,因此我们正在建设配套的管网。因此,今后即使出现供油紧张,也是短期问题。 BP的舆论手段并不高明 记者:跟外资的合作方面,中石化走得很先,做得也很多。中石化打算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跟外资的合作? 王基铭:上游会加强合作,因为资源短缺是我们的短腿,我们自己在上游产品的供应量上很少。炼油化工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之一,其中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高端产品的合作上会有所考虑。 记者:会跟BP进行合作吗? 王基铭:你们媒体在传BP要购买我们25%的股份,根本就没有的事情。最早是《金融时报》传出来的,通过舆论先入为主的方式,并不是一个高明的手段。这么大的事情能靠舆论做成吗?而且这么大的股比,中石化是国企,这不是企业能决定得了的事情。 记者:跟BP合资这个事情在企业层面上完全没有进展吗? 王基铭:是的,我们跟BP有合作,但是没有资本运作上的事情。对方有这个想法是有可能的。 “走出去”少说多做 记者:现在香港的H股也能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条件之一是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即是要成为全流通股,中石化什么时候能成为G股呢? 王基铭:这要看国家股改的进度,我们的结构比较复杂,有H股、有A股,也有A+H和红筹股,我们不一定要将所有公司全部完成回购退市之后,才开始股改。从我们来说,当然希望全部能整合好,但是市场情况和子公司的情况都很复杂,具体情况还得具体看。整合的方法也很多,比如卖壳、股权转让等,要根据子公司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也要根据市场的情况。 记者:去年你们已经减少了基本开支,集中做青岛炼油,今年基本开支会不会继续减少呢? 王基铭:基本开支要保持在现有水平上,我们今年的投资约为40亿美金左右。一个企业要有后劲,不然怎么成为蓝筹股啊。 记者:中石化在“走出去”过程中一直很低调,实际情况怎样呢? 王基铭: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策略,我们觉得还是少说多做,或者只做不说为好。我们“走出去”上下游的业务都有,下游更多的是合资合作。 记者:比如,在沙特阿拉伯建一个炼油厂? 王基铭:不可能独自去建,合作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记者:听说中石化目前正在俄罗斯进行一些项目的开发? 王基铭:这都是媒体的说法,我们不仅仅希望在俄罗斯,只要是有商机的地方我们都希望去。 记者:什么时候才能把在外国买回来的上游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王基铭:这要看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还要看油田买进对我们盈利增长有多大贡献。迟早是要做的,但是现在还没时间表,优质资产当然要买回。本来中石化考虑用集团去收购,这是规避风险的举措,也是优势。但是收购必须有选择,因为要对投资者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