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外石油巨头发力终端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23:08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 严娟娟 报道

  面对中外石油巨头的收购狂潮和“清理门户”,一些民营和特许加油站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在成品油定价方案浮出水面、呼之欲出的当口,中外石油巨头将目光齐刷刷地对准了油品终端市场——加油站。在巨头们的“挤压”下,民营加油站生存变得愈发艰难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备受关注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BP、壳牌等中外石油巨头争购上海最大的民营石油集团——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一事,终于有了最终结果,据当地媒体报道,国内石油巨头排名第三的中海油已于2月1日,以3.88亿元与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签约,按“油源换股权”方式,获上海星城50%以上股权,从而吞并上海星城于当地的20家加油站。近日,CIEN记者又从中石油炼油与销售公司获悉,在放弃收购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之后,中石油并没有放弃,其又将目标锁定上海的另一油品经营商——上海龙宛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旗下拥有4座加油站,分布在上海市区繁华地带。

  在中国石油巨头不断发力终端

成品油销售市场的时候,外国
能源
巨头也在加紧行动。CIEN记者获悉,新组建的中化道达尔油品有限公司近日悄然登陆上海地区。北京一民营
加油站
负责人对CIEN记者表示,这场并购和清理门户的狂潮,是山雨欲来的先兆,套用一句古诗来说,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有关专家分析说,中外能源巨头争夺民营加油站的动机,对中石油、中石化来说,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区域的绝对优势和弥补一些薄弱区域,以期达到与对方在某一个区域形成相对均势。

  而对于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的中海油和外国能源巨头来说,如何跨越中国政府设定的成品油批发门槛,取得经营资格,是其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自2005年12月,中海油在广东惠州建造设计年炼油能力800万吨的独资炼油厂,正式大规模进军下游炼化销售市场以来,一直窥视着终端销售这块“肥肉”,而其加油站却一直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仅在上海等少数地方拥有数量极为有限的加油站,甚至远没有达到有关部门设置的“至少30座加油站”的门槛。有业内人士指出,中海油此次成功并购上海星城,无疑将打响中海油布局加油站市场的第一枪。

  对于中石油“清理门户”,其内部人士认为只是其规范市场之举,并无欺压民营油企之意。但民营油企却认为是打压弱势群体,目的就是控制油品供应和销售链,为年底油品批发市场开放做准备。

  专家期待“软着陆”

  有关专家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已于一年前如期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10个月后成品油批发市场将放开,零售、批发“双放开”的过程,是中国成品油市场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它给中国成品油市场带来的变化也将前所未有。成品油市场全部放开的标志是油品价格市场化、油品进出口放开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共享,但对我国现阶段来说,放开主要意味着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油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这位专家说:“值得一提的是,‘双放开’后国内市场趋于自由化,外资以集约化、信息化程度高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等优势,将更注重有效市场的调查,在重点优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这种情形下,主动对内放开达到练兵目的是政府必然选择,也是社会资本得以进入或跃跃欲试的最本质原因,而这会促使市场在一定程度进行重组,这一过程中市场将完成向更强抵御能力的蜕变。因此结合中国实际,成品油市场化比较理想的进程应该是,首先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其次是放开批发环节,在完全放开前,让国内企业练兵;最后是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在石油进口环节真正实现竞争,这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也是达到成品油市场化‘软着陆’目标的有效途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