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让东南亚从忧到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9:37 环球时报 | |||||||||
从汽车到半导体,中国的制造业正飞速追赶世界其他国家,这使中国成为每一个出口型国家的强大竞争者。但中国崛起是否就意味着东南亚制造中心的末日呢? 电子制造商明基公司驻马来西亚槟城的经理邰洪鹏(音)对这个说法并不认同。4年前,马来西亚高科技工厂开始转向中国,这好像预示着东南亚电子产业的衰亡。当时,邰先生也随这股潮流来到中国工作。
但随后,东南亚经济就向人们证明,它并没有衰亡。尽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东南亚吸引到的外国投资减少了1/3,但其对中国的电子元件出口却迎来高潮。2003年,东南亚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增长50%,电子产品出口增长67%。专家认为,东南亚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走在中国前面。2004年,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通过出口电子元件,使东南亚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达200亿美元,2005年前8个月达到136亿美元。 如今邰先生又回到槟城。他相信,虽然中国在不断缩短技术差距,但离撼动东南亚“电子出口基地”的地位还差很远,“由于市场规模,中国仍具吸引力。但跨国公司不会完全离开这里”。 现在,东南亚地区已渡过难关。不过数据表明,中国电子产业正不断加大自足能力,东南亚是否还能保住强势出口地位?一些东南亚工厂认为,两个电子中心正在形成,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依存,同时也是对手。中国在高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远比东南亚国家多,后者还没有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而中国却创出TCL和海尔这样的品牌。 但东南亚对未来并不悲观。中国的崛起已经促使东盟降低关税,并减少其他障碍,为本地区5亿多人创造了一个共同市场。同时,一些制造商在中国遇到不利因素,比如电力紧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最大的问题是高技能劳动力紧缺,这导致拥有技能的工人工资呈螺旋式上升,跳槽率也随之上升。明基公司苏州工厂每年都要流失4/5的雇员。为留住人才,他们有时还要向工程师提供免利息的住房贷款。 尽管大量外资继续涌入中国,但有证据显示,摇摆的局势正微微向南倾斜:英特尔斥资6.5亿美元在越南建半导体厂,德国科技公司投资10亿美元在槟城附近建芯片厂,日本松下电子计划在新加坡建立等离子电视生产线。新加坡的证券公司分析师达莫·苏汉多说:“人们突然意识到,不应把所有生产都排他性地放在中国。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更加平衡,中国不会生产所有东西。”▲ (摘自2月28日《纽约时报》,原题:条条大路通中国?不一定;作者韦恩·阿诺德,王希译) 《环球时报》 (2006年03月01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