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星辰 报道
近亿元学费白缴了?
2月6日,一个神秘人物出现在记者面前——
“彭水第二造纸厂万吨红麻全杆造纸项目属于‘非正常’死亡。”该人士向信报记者报料说,该项目是彭水县最早的一个世界银行扶贫开发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彭水投资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
“从彭水县第二造纸厂被卖掉到现在,我整整为此呼吁了3年,但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我所反映的问题做出回应。国家投入的上亿元资金最后成了全县63万人民的巨大负担。”这位自称有社会责任感的线人告诉记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相关人士对此承担责任,也没有谁对该项目的前后经过做一个科学的经验总结,这上亿元的学费算是白缴了。
据悉,彭水是重庆渝东南地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63万人绝大多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生。而那位神秘报料人提到的扶贫开发项目从1993年2月起在距离彭水县城5公里的上塘乡开始动工兴建,先后动用了世界银行扶贫开发贷款800万美元和四川省民族发展资金2000万元。重庆直辖后,重庆市政府又投入企业资本金1800万元,前后实际投入达9800万元左右。
厂房终于拔地而起,造纸系统、制浆系统、净水站、锅炉车间、供电工程、办公楼、宿舍及生活设施于1999年全部完工。当年4月,工厂试制出了50吨合格胶版纸。但因没有资金投入,工厂停工,设备一摆就摆到了今天。
“造纸厂断断续续搞了8年,最后还没有完全建成开工就以零转让的形式贱卖,国家投入的上亿元资金打了水漂,现在每年还不得不承担800多万元的资金利息。”给记者提供线索的人士认为,在该厂的处理过程中肯定存在外人不知的“黑幕”,但他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他说,自己在3年内向不少部门投递过自己的“检举材料”,都石沉大海。
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国家投资近亿元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应该引起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卖975万元显然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应该追究相关人员的决策责任并清查其幕后的利益交易。而获得法律上的证据应该是司法部门的事情,作为普通公民的他最多只能提供线索,而不可能取代司法机关的侦察职能。
该线人不愿意暴露身份,因为他还在彭水生活。他认为,政府和媒体应该对此事进行调查,告诉人们彭水第二造纸厂破产的真相。
设备卖了1100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2年5月,因为缺少流动资金和追加投入,彭水有关部门提出把造纸厂“送”给有能力经营的人,借此盘活资产,增加一些税收,解决部分就业。条件是财产不得拆迁或挪作他用,只能就地配套、改造、维护和组织纸品生产。除工程尾款外,一切债务由县里负担。
2002年9月8日,彭水第二造纸厂总投资高达9800多万元的万吨红麻全杆造纸项目,被有关人员以975万元的价格贱卖给新疆捷兴科技投资公司。负责牵线搭桥的四川华川工程安装公司成了第二大股东。随后,彭水渝欣纸业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收购红麻全杆造纸项目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新东家就将该项目的碱回收设备拆下,以1000万元卖到新疆;不久,渝欣公司又拆下部分设备卖了100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的两大股东所出的资金不过975万元,而在不到一个月里光是卖设备的收入就达到1100万元。
有人告诉记者,彭水县政府各级主管工业的县领导其实都想把第二造纸厂搞好,因为彭水县一直没有像样的工业,县财政一直很拮据,而这个厂是惟一希望。显然,彭水县政府并不希望新接手该纸厂的单位或者个人采用这样的方法肢解尚未建成的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
况且,谁都知道这样一个投资近亿元,占地120多亩的工厂光纸机就价值800多万元,如果将其分零出售,价值要远远超过975万元。
零转让的几大悬疑
知情人士指出,在处理彭水第二造纸厂的问题上,存在着诸多悬疑:
一是为什么在项目还没有完全建成的时候就宣布破产?破产是否是当时解决该纸厂流动资金短缺的最好方法?据透露,实际上临近破产时,重庆市政府下拨给彭水第二造纸厂的1800万元政府企业资本金只用了800万元,如果不挪作他用,该项目还有1000万元可以用作流动资金。
二是在破产拍卖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暗箱操作的问题?按照线人的说法,整个转让的价格还抵不上全部投资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废铁处理,该项目3万多吨设备也价值6000万元左右,何况这些设备全部是通过招标买来的崭新设备。这还不包括估价在1000多万元的土地和基建设施的价值。
据悉,在县经委作出破产拍卖第二造纸厂的决定之前,新疆捷兴科技投资公司就已经在四川华川工程安装公司的牵线搭桥下和县经委进行了接触,并派人对厂里的情况进行了考察,且双方基本达成了收购协议,由新疆捷兴和四川华川出资1200万元收购,但不知为何最后的成交价格降到了975万元。
三是在整个拍卖过程中其标的物的拍卖底价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提出零转让的概念?零转让后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什么拍卖标的物的展示和报名的时间只有9天而不是《拍卖法》规定的15天?
按照当时的情况,要对地处偏远的彭水第二造纸厂进行招标拍卖,应该在重庆主要的媒体上进行通告,并应该给足够时间让有意竞标者进行考察,但是有关部门却只给了从2002年8月28日到9月5日的9天,而实际工作日只有7天。如果没有充分准备,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该纸厂的考察并准备150万元的报名费有很大的难度。
四是为什么第一次评估下来该项目总价值是4400多万,而在拍卖前评估的总价值却变成了3000万元。
五是当时彭水县政府规定,参与竞标的单位在取得产权后只能在彭水县境内用于造纸工业生产,且必须在资产移交结束后3个月内恢复生产,在2003年达到年产两万吨以上,2004年年产3万吨以上的规模。在生产规模未达到3万吨之前不能转让或者出售产权。但这些规定如何落实?应该由哪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来监管这些国有资产?
造纸厂改换门庭
2月14日,本报记者前往彭水,开始着手对彭水第二造纸厂零转让事件进行调查。
离彭水县城5公里左右,记者在车上远远就看到了宏伟壮观的彭水第二造纸厂的厂房,不过这家占地120多亩的场地如今已经改换门庭,从一个国有企业变成了渝欣纸业公司。
记者对此事件的调查并不顺利,当年负责处理第二造纸厂资产的彭水县经委主任冉启明已在处理该厂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宣布辞职,目前不知去向。而原来和冉启明共事的班子成员也大都不愿意谈及往事。记者很难从官方渠道得到关于彭水第二造纸厂转让过程的相关细节。
2月17日,记者赶到彭水渝欣纸业公司,发现该公司绝大多数车间处于停产状态,有好几个车间已经破烂不堪。该公司负责日常事务的行政总监周德成告诉记者,目前该厂有正式员工160多人,临时工50-60人。2005年9月,渝欣纸业投资近1000万元新上了一条废纸拓墨生产线。目前该生产线处于调试阶段,还没有完全正常。但该公司生产的纸已经逐步打开了市场,已经销售纸品100多吨。
周德成说,目前该公司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在2006年实现年产10000吨到12000吨的市场规模。但由于目前该公司存在约700万元的流动资金缺口,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文青正在忙着跑流动资金贷款,没有留在厂里。而该公司董事长杨本铁则在新疆,很少来重庆。
据其称渝欣纸业还正在积极筹划与四川一家制药企业共同出资在原来的闲置厂房建立一个青蒿半成品加工厂。
没有透露收购细节
提及两大股东收购彭水第二造纸厂的经过,周德成只是非常笼统的讲由于缺少资金,该厂还没有完全建成就停产,原来的100多个工人被迫出门打工。于是彭水县决定对该厂进行拍卖,新疆捷兴科技投资公司通过四川华川工程安装公司了解到这一信息出资收购了这一企业,但是他没有透露收购的具体细节。
是谁授权渝欣纸业处理原来红麻造纸的设备呢?对记者的这一问题,周德成表示,既然新疆捷兴和四川华川工程安装公司依法取得了彭水第二造纸厂的资产,当然就有权决定如何处置这些设备。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当时两企业以975万元拿到彭水第二造纸厂的所有权是有条件的,也就是上述转让悬疑中提到的第四条。
据周德成回忆,2002年9月,新疆捷兴科技投资公司和四川华川工程安装公司共同出资975万元收购了濒临倒闭的彭水第二造纸厂。随后,公司又投资近1000万元对工厂进行了设备检修和调试便开始了生产。但是由于原料跟不上,公司先后到雅安、新疆等地购买浆板生产木浆的价格每吨达5000元,但是市场的纸每吨只能卖4100元,因此只好停工。
周德成说,至今为止,两大股东已经为恢复纸厂前后投资了3000多万元,但是由于原料和能源的问题,该厂至接手以来并没有正常生产过。而收购该项目后来投入的3000多万元到底用来做了些什么?周德成没有透露。
县经委授意破产?
据知情者透露,整个破产拍卖的主要操作者是县经委。
2002年5月份的某一天,时任彭水县第二造纸厂法人代表不到半年的周洪彬突然接到了县经委的通知,第二造纸厂要破产,要求该厂的领导班子负责起草一份要求破产的申请。
周洪彬从18岁就开始在彭水纸厂上班,第二造纸厂开工前被调到万吨红麻全杆造纸项目参与筹备,一直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副厂长、厂长等职。得到厂里要被迫破产的消息,周洪彬十分意外,随后他召集留守看厂的员工和领导开会提出不同意见报到县经委,但是没有能够扭转局势。
知情人士透露,周洪彬是在前任法人代表瞿力因经济原因被公安机关逮捕后,该厂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由县经委临时指定的法人代表,当时他甚至连企业的公章都没有。也由于只是临时指派的负责人,周洪彬和他的领导团队再怎么坚持不破产也没有用。
记者到该厂采访的时候,周洪彬已经到广州打工。一直在该厂担任重要职务的周洪彬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可以说,自己是完全清白的,至于厂里的破产拍卖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自己并不知情,因为在整个破产过程中,纸厂的领导层并没有参与决策权。尽管是厂里的元老,在该厂破产时,周洪彬也并没有向主管部门提过任何特殊要求。
三年前,在国家级贫困县彭水,一个投资近亿元的造纸厂被当地有关部门以975万元的价格贱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接手造纸厂的买家事后仅卖掉该工厂的部分设备,就获利1100万!
这是世界银行在重庆的一个扶贫开发项目;如今,彭水县63万人民不仅没有因此受益,每年反要为此付出800多万元的贷款利息。
但是,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如今在当地已经没有任何人愿意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