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性中药出口量增价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11:16 南方日报 | |||||||||
原料性中药出口量增价跌 分析人士指出,这将导致珍贵中药材濒危 “回归自然”和“重新重视天然药物”热潮的兴起,为中药产品出口注入了强心剂。据拱北海关最新统计,2005年,广东口岸出口中药11.5万吨,价值1.4亿美元,分别比前年同
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中药出口的价格却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下跌。分析人士指出,文化差异、国际上中药检测标准缺失等因素制约了中药材的国际化步伐。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价格处于低水平徘徊的背景下,大量原料性中药材的出口,将直接导致部分珍贵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 原料性药材出口均价难止跌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口岸出口原料性中药11.2万吨,同比增长26%,占出口总量的97.3%,出口平均价格为1.05美元/千克,同比下降19%;相比起来,加工程度和技术含量较高、出口附加值也较高的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出口数量明显偏少。 欧盟提高各种壁垒导致中药材进入门槛提高。据了解,2004年4月30日,欧盟《传统药品法》生效,2005年10月,该法开始实施,规定在欧盟成员国使用30年以上或者在欧盟使用15年以上,并在欧盟以外应用了30年以上的传统草药制品,才可以在欧洲销售。欧盟非常重视药品的安全性,因此出口到欧盟的中药面临着严格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欧盟《传统药品法》的实施,就是在原来的欧盟药典标准,GMP审查的基础上对中药进入欧盟市场增设的一个新壁垒,这些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药的出口成本,甚至阻碍我国中药进入欧盟市场。 更让人头疼的是,国际上一直没有一个中药检测标准。而是沿用西药的检验标准检测中药,这严重阻碍了中药国际化。 附加值偏低埋下长期隐患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则直接表达了担忧。广东口岸出口的中药多为原料性中药材,而非终端产品,价格低廉,附加值不高,“原料性中药材的大量出口极易导致过度开发,从而使我国部分珍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 此外,文化差异则需要更长时间来消除。据分析,亚洲国家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对中药的接受程度也较高。今年以来,广东口岸中药出口九成以上出口到亚洲国家。同时由于存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西方国家不承认中药的药品地位,仅允许其作为食品和保健品进入市场,并附以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药作为药品进入国外市场。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药品市场,专家呼吁,我国有关部门和中药出口企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重心逐步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中成药上,并不断开发多元化出口市场,化解风险,同时着力推动制定国际中药检测标准,进一步加快我国中药国际化进程。 本报记者 沈昀 程满清 通讯员 徐尚菲 汪沛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