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东盟每年盗采南沙石油5000万吨 中国仍未开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17:59 南风窗

  本刊记者 程必忠

  “大庆油田拯救了一个中国”的时代(指当时的石油出口换汇),渐渐成为了历史。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烟波浩淼的南海石油开发逐渐走进决策层的视野。2005年12月初,中海油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3家外资公司签订了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深水海域的勘探开发合同,意味着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第二波斯湾”

  从陆地到海洋的能源战略被更多的官员和学者提及,而在向海洋战略转向的思维中,素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的南中国海则被赋予了中国能源未来的希望之地——被列为国家十大油气战略选区之一。

  南海的油气资源有多少?目前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仅在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

  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总量的1/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说,争取在海域油气勘探上有新突破,是破解我国石油困局的一把钥匙。目前,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在南海南部的14个主要盆地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 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院士认为,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

  南海之于中国,其油气资源因素的影响仅为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战略位置。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

  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广东至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到欧洲,南海都是选择航行的重要通道。包括石油在内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其中80%都是通过南海海域进出。

  从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角度上去衡量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南海在中国能源战略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更可以理解中国下一步能源开发的重点放在南海的原因。

  50年未产一桶油及其背后

  不过,既然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为何至今没有大量产出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但又必须直面的问题。

  1957年,南海莺歌海面那些燃烧的气苗在带给人们无限惊愕的同时,也启动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未来。当整个南海海域的勘探处于起步之际,1965年,受越南战争影响,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重心由南海转到北方渤海海域。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组建,标志着新一轮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启动。当时,启动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两大难题:技术和资金。

  “南海是世界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第二个波斯湾”等充满吸引力的语言在不同场合被提及。当时,世界上老牌石油勘探开发商如雪佛龙、BP、阿莫科、壳牌、菲利浦斯、阿吉普、德士古等和一些中小石油商都相继被吸引到南海。

  考虑到开采成本风险,外资石油商与中海油都确定在浅海区域(200米以下为浅海,200米以上水深则为深海)合作,这比较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方式,中海油获得油气田51%的权益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些技术。

  但是,这些老牌的石油商并不因为“第二波斯湾”所描绘的前景拿股东的钱去豪赌,当勘探发现的油气田储量达不到1亿吨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在1985年前后,第一批来到南海的顶级石油商相继离开。

  此后,到1986年中海油在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平台才开始搭建。又过了3年,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建成投产。从1996年至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南海海域东经113°10′为界)的油产量已经连续10年突破1000万立方。中海油一人士称,中海油人均劳动生产率接近200万元/年,其效率比超过国内其他两大石油公司,2004年的净利润达到161.9亿元。不过,以目前来看,在南海海域的勘探开发,中海油基本上集中在浅海的北部湾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既然资金充裕,中海油为何不向南海南部海域推进?

  2001年2月,中海油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成功上市,意味着要为所有股东负责向公众透明。

  而海上石油开采则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

  凡此种种,在开发之前,一个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费用将达到2000万美元。因之,避免打“干井”是中海油在推进南海石油勘探开发上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应该说,近几年油价上涨,在桶油开发成本基本未变的情况下,对南海油气本该进行更多的勘探,但现实恰好相反,中海油公司一人士坦陈:目前对南海的油气勘探确实处在第一轮勘探发现高潮之后的一个低潮阶段。

  中石油探进头来

  2004年7月,国土资源部向中石油股份公司发放了南海海域勘探许可证,允许勘探和开采18个位于南海南部海域的深海区块,包括南沙群岛地区的区块。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研究员透露,中石油公司获得的矿权面积大约在10万平方公里。而此前按规定,中石油仅限于陆地上及5米以下的浅水区开采。其余则是中海油一统天下。

  中石油“下海”后,鲶鱼效应出现。2005年,中海油总公司调整了南海战略。据该公司人士透露,未来5年,南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建设投资以及利用外资的规模都将大大超过前5年,将向深海推进,为下一步开发南部海域作准备。

  2005年12月初,中海油先后与美国丹文能源公司、科麦奇公司以及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签署了珠江口海域不同区块的深水油气开发协议。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说,这是改变南海石油开采长期存在的“重北轻南”现象的一个步骤。

  中石油“下海”,中海油虽然感到了压力但并不担心。而支撑中海油底气的有三大因素不可忽略。

  首先,在南海海域,只要没有“争议”、油气资源丰富并相对容易勘探开发的区块已经被中海油买下。

  其次,深海开采技术问题。在海洋浸淫了20多年的中海油,通过自营和合作的方式,也仅仅掌握了部分技术。目前我国深海油气开发仅在300米水深之内,而国外已达到3000多米。

  中海油拥有的海上油气专营权也是中石油无法绕过的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规定,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统一由中海油负责,并享有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以上诸多因素决定,中石油在南海的石油勘探开发,只能自己勘探、开发,如果想借鉴中海油通过出让49%的权益模式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在海上专营权没有打破之前,此举显然行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国家出面协调或者修订《条例》打破海上专营权,为中石油在南海钻探开发创造条件。很显然,这会招致中海油的阻力并极力反对。于是只剩下两种方式供中石油选择,雇请专家团或者自己进行深海勘探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20多年来,中海油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取得了在近海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的飞跃,但由于深水勘探领域的限制,其钻井和开采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突破。眼下通过中石油“下海”的安排,可以实现深海技术的突破吗?这无疑会给中国的能源战略,能源合作,能源外交等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事实上,在去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叫价上,收购目的除了资产及其储量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优尼科拥有强大的深海开采技术,当时中海油另一个深层次的目的就是借收购,进入深海领域。

  等待海上大管家

  在等待答案出现之前,南海海域周边的国际关系同样值得关注。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语言描绘出来的“第二个波斯湾”前景,在为南海“招商”吸引了足够多的世界石油商到来的同时,也让处于南海海域周边的东盟国家对这块肥肉产生觊觎,并最终落实在行动上——对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南沙数十个岛礁进行疯狂非法侵占,大肆进行油气资源开采。

  到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周边国家都在南海开采石油,他们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年采石油量超过5000万吨,早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开发热”。

  1981年至2002年,越南更是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对中国而言,在南沙海域的开发则完全是空白。有能源分析家认为,从表面上看,这是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的贯彻走样,而从实质上看,则是对海洋利用缺乏一个长期战略规划。

  不过,事情正朝着好的方向演进。继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5年3月14日,中海油、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越南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共同签署了为期3年的《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定》。按照协定,3家公司将在一个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的协议区内研究评估石油资源状况。

  一名能源观察家认为:该协议的签署,对启动南海的规模勘探开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这仅仅是勘探方面的合作。勘探到开发还有几年的时间,到时怎么开发怎么分配,还需要进行艰苦的谈判,这需要各参与国的领导人具有更开明的政治态度。“这不是企业所能决定了的事情。”

  企业不能决定的范围还包括:与海洋有关的能源战略规划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外交问题、军事问题、海权问题、国家安全、法理问题等。这些问题涉及的政府部门很多,包括国家海洋局、农业部、海关、国家安全部门、国防、商务部、外交部、交通部等以及中海油、中石油两大公司。如果要在这些部门与海洋开发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机制,说白了,不是不能,但缺一个海上的“大管家”。

  如果这个“大管家”建立起来,可以预想的逻辑是:国家能源战略、南海油气开发、企业利益、相邻的国际关系等诸多问题就可以在大框架内建立起一种通盘系统的协调运作机制。

  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说,未来10至15年的时间,中国将成为海洋油气开发的强国,并带动中国向海洋大国转向海洋强国。

  在这个中国走向海洋文明的过程中,本文以宁宇的关于南中国海的一节诗篇作为结尾。

  哦,你有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图,

  有北回归线,到赤道的浩海域

  你的水蓝得发乌,将第一位渔民染蓝。

  ……

  数不清的岛屿、碓盘,陈列在祖国南大门庭院。

  颗颗明珠,向世界炫耀如繁星灿烂

  我们的母亲无比慷慨,岛上涌出清凉的乳泉。

  但又极端吝啬,决不让海盗偷偷擢占

  “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自古史书上闪烁骄傲的名字,

  任何人抹不去毁不掉

  更有郑和命名的“宣德群岛”、“永乐群岛”、“景弘岛”、“费信岛”

  ……后人称呼的“郑和暗礁”,一串串……

  一座座界碑,屹立国门最南端!

  白色的“导航鸟”,欢迎南来北往的国外船只。

  人类需要和平互往,朋友需要友善交谈

  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消灭贫困和愚昧。

  世界是一个大花苑,每一朵鲜花都应该盛开艳放

  就像郑和鲸舟吼浪,无数舱楼浮上水平线。

  五颜六色国旗,在桅樯上,向中国亲切呼唤

  五百八十年前,一长闪光的航线,穿过南中国海。

  穿过蒙昧的历史,

  国与国的距离开始缩短……

  朋友,请乘我的诗船,驶向海外的口岸!

  新闻链接

  近日有报道说,财力并不宽裕的印尼政府打算斥巨资打造本国最豪华的海上力量,天价购买俄罗斯的大型水面战舰和德国的先进攻击潜艇,从而确保2008至2009年其海上战力达到巅峰。

  这一动向引起了东南亚各国和国际观察家的高度关注。是什么原因促使印尼不惜血本打造强大的水面及水下力量呢?除了顺应各国海军新世纪高度重视潜艇在海底战场中作用的趋势外,印尼以及东南亚各国海军竞相发展水下力量最大的动力之一还来源于南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南海地区沿岸水域的石油储藏,已探明储量大约为70亿桶。

  由于沿岸水域石油储量丰富,石油勘探专家纷纷猜测,南海岛屿一定蕴藏着巨大的石油资源,甚至称南沙将成为未来“第二个波斯湾”。这种猜想引发了周边国家对南海岛屿的主权争夺。南海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沙。

  石油资源最丰富、开采成本最低的在文莱附近。各国关于南海的争夺主要是对南沙群岛的争夺。目前,南沙海域已经有200多个油气田,超过1000口油井被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4000万吨,其中马来西亚的开采量最多。

  可以预见,未来对南海油气资源的争夺将更趋激烈。 (查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