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麦当劳:巧言善辩 渐失人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18:56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苏 丹

  缘起:麦当劳辩解出纰漏

  2006年2月8日,麦当劳公司承认每份麦当劳炸薯条中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新增三成。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称,麦当劳的油炸食物危及男性生殖功能。2月10日,麦
当劳在给中国某媒体的声明中称,其用来炸薯条的油为橄榄油,次日即2月11日,麦当劳再次对该媒体发表声明,称由于“翻译错误”,所用油并非橄榄油,而是棕榈油。2月13日,新华社消息称,麦当劳公司宣布所售薯条含有小麦和乳制品等潜在过敏原成分,可能导致某些消费者过敏或者其他身体反应,而此前麦当劳一直宣称所售薯条中没有上述潜在过敏原,对乳制品过敏的消费者可以安全食用。至此,麦当劳在中国消费者的视野中陷入了尴尬境地。

  消费者:麦当劳光环不再

  2月15日至17日,记者先后走访了麦当劳在北京的部分分店,并随机采访了数名消费者。在近二十位采访对象中,有九成人士表示,对麦当劳如此解释反式脂肪酸事件感到不满,对洋快餐的营养问题感到担忧。

  在北京银行系统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麦当劳如此解释反式脂肪酸事件,让我们普通消费者感到十分失望。洋企业如此出尔反尔,这么不负责任,让我们感觉麦当劳这个洋品牌已经丧失了基本的企业良知。我是不会再到麦当劳就餐了。”一位三十多岁的王女士则对记者说:“麦当劳在解释反式脂肪酸事件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店大欺客。不把消费者当上帝。现在麦当劳的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王女士还说,“麦当劳在国外早就被称作“垃圾食品”,谈不上有营养。高热量只会给人带来麻烦。现在常常看到大人带着小孩子去吃洋快餐。真想奉劝他们一句:洋快餐,还是少吃为佳。

  麦当劳:管理人员称不知情

  2月17日,本报记者几次致电北京麦当劳公司公关部经理王建辉,但是始终没有人接。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接通后,接听电话的人是一位自称天津分公司来出差的市场部工作人员。在被告知王建辉“休假两个星期下周才能回来”之后,记者询问休假期间其工作由谁接管时,这位人士讲“负责接管她工作的那个人出国开会了”。当记者问到针对近期麦当劳出现的风波,公司有没有对外界的说法时,这位人士说:“我也刚刚休了一个星期的假,都是从媒体得知的消息,公司有什么反应还不清楚。”当记者询问薯条中含有什么成分时,这位人士说道:“我又不在餐厅工作,所以我也不知道什么成分。”

  专家:慎食洋快餐

  中国营养网专家龚先生对目前仍有很多人热衷洋快餐表示遗憾:“洋快餐的油炸食品很多,明显违反营养规律。致癌是一个事实。”针对洋品牌快餐的火爆,龚先生认为:“商家由于利欲熏心,肯定要大力宣扬自己的食品。同时国家对规范洋快餐的法规也相对滞后。百姓是很无辜和无奈的。”龚先生表示想提醒消费者:“过去有很多文盲,后来有很多法盲,现在又有很多营养盲,消费者必须提高健康营养意识,科学膳食。”

  洋快餐不断暴露的营养安全问题,在受到不断关注和炒作之时,也成为商家新的挑战。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表示:“麦当劳作为国际品牌,由于科学标准的不断变化,科研机构研究项目的不断更新,品牌本身越来越受人关注。但是这种跨国经营企业在安全、营养方面会有一套完整的处理办法。针对目前的‘麦当劳事件’,我国的

卫生部门尚没有表态,所以还很难界定它的问题所在。”

  中国食品协会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食品安全问题,实质上已上升为社会问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可以反映出政府的执政能力。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迫使政府加大对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政策法规的早日出台,已经被消费者寄予厚望。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