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外资企业争夺大豆蛋白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0:17 中国经济周刊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由于膳食中动物性食品比重过大而出现营养过剩,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紧,人们因蛋白质摄取不足而出现营养不良。于是,开发植物蛋白,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蛋白质成为当今改善人们营养结构的重要课题,大豆蛋白产业无疑承担了这样的重任。 从发展趋势来看,大豆蛋白加工将是大豆精深加工中最具潜力、最有前途的领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哈尔滨报道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原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有关专家介绍,作为纯天然食品,中国大豆由于是非转基因产品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明显优势,虽然其含油量仅为20%左右,不及油菜籽和葵花籽含油量的一半,但中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居各种粮食和饲料作物之首,是最好的植物蛋白质来源。

  而大豆蛋白产业在美国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美国对其开发和利用相当重视。2000年3月,美国政府正式批准在学校和托儿所的午餐副食中完全以大豆蛋白取代肉类,并取消在1983年曾规定的在学生午餐副食中大豆蛋白仅可占蛋白摄入总量得30%,动物蛋白应占70%的规定。高品质的大豆蛋白,以其全面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能至此在美国形成新型食潮且势不可挡,截止到目前,70万吨的年产量已经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出口量占到世界贸易量的70%。

  外企渗透中国市场

  1960年以后,美国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和其他成分,使大豆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大豆蛋白及其深加工产品遍及食品的各个领域,在肉食品,素肉食品(仿肉食品)、豆乳、冰淇淋、焙烤食品、巧克力、点心、调料等多种食物中,都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市场推动,在美国,很多公司开发了大豆蛋白的生产技术并拥有自己的专利,出现了一批规模很大的大豆综合利用跨国企业 ,中国成为其必争的市场。

  美国杜邦大豆蛋白产品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国内食品行业的需求和产品种类与美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于是,2001年,杜邦采取了从供应链环节切入的方式,与双汇集团进行了合资。

  作为国内很大的肉类产品制造和销售商,双汇有稳定的产品和销售渠道,杜邦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间接销售”。

  1994年8月,日本著名油脂企业日本不二株式会社在吉林建成吉林不二大豆蛋白工厂,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粉状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家,产品全部返销日本。2004年9月他们还与另一家日本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美元,建立占地55,000平方米的天津不二蛋白有限公司,从而成为日本总部设在中国的第五家工厂,产品大豆蛋白生物肽百分之百出口。

  中国已经遍布了外资、合资的使用进口先进压榨设备的大豆粗加工企业,他们大部分只能使用科技含量与之相匹配的进口转基因大豆。而大豆蛋白产品对大豆的原料要求很高,专家分析,这些跨国公司正通过控制大豆原料渗透和蚕食中国大豆产业及市场,这种局面如果不得到遏制,中国大豆产业在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将被外资企业掌控,中国特色的大豆营养健康食品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

  同质化价格战淘汰落后

  极度看好的大豆蛋白市场前景,吸引了一大批新建的和小型的蛋白企业以低价参与剩余市场的瓜分。但多数中国大豆蛋白企业还只能在行业内的低端市场徘徊,并在同质化产品的价格战中内耗。这些并不足以震慑新企业前仆后继地挤在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市场进行拼杀。

  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车运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全国大豆蛋白企业还只是40多家,实际生产能力不到20万吨。由于国内厂商看到了大豆蛋白市场的发展潜力,于是纷纷上马,导致生产企业,在一年的时间,又有超过20家的大豆蛋白企业涌现出来,新上马的项目不是在市场细分下工夫,大多还是把目光投在了肉制品添加剂上,忽视了对其他行业的应用和开发,不足20万吨的国内蛋白市场需求量要被40万吨的产能消耗,价格战自然不能避免。从而导致一批企业落马。

  牡丹江蛋白厂曾经是双汇的蛋白添加剂供应厂家,在杜邦与双汇成立合资公司,借此切入中国食品添加剂领域后,牡丹江蛋白厂失去了这个大客户,小规模的企业难以抵挡价格战,他们于去年9月黯然退出舞台。

  相继战死沙场的还有内蒙莫旗蛋白厂、黑龙江的三江蛋白厂、黎明粮库等等。

  在细分市场中异军突起

  哈高科没有一味和这些企业抢夺国内市场,而是把目光盯在了国外和高效益产品身上。

  由于欧洲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对转基因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措施,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并不欢迎转基因大豆等转基因食品,所以非转基因大豆在这些国家的销售价格要比转基因大豆的销售价格高出10%-20%。充分利用了非转基因原料的差异使得哈高科的产品在日韩可以免检,而曾经独家代理美国杜邦大豆蛋白产品的俄罗斯斯达尔公司,在2003年与哈高科签定购销合同以后,已经成为了哈高科在远东的独家代理商。

  哈高科还生产专门添加在乳制品里面的D型分离蛋白,并且成为伊利、蒙牛、三元、龙丹等的最大供应商,市场前景看好。

  北京九合食品老总高青山曾经领导三元乳业成为现在北京人最熟悉的品牌之一,如今也出现在大豆蛋白这个行列之中。在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联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豆营养食品研发中心后,经过了一年的研发,九合终于研制成功“豆能蛋白质一号”大豆分离蛋白饮品,为中国大豆蛋白市场的划分写上了重重一笔。

  目前,大豆蛋白除了作为肉制品添加剂以外,已经作为一种营养素可以加入到任何你能想像到的食品中,市场的细分同样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夺回本土市场,进军海外

  近年来,国产大豆蛋白仅去年一年出口量就达到了产能的近50%。

  国内的大豆分离蛋白市场一直十分看好,但是很长时间以来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哈高科的产品就曾经因质量不过关,库存积压达600吨,眼睁睁坐失良机。为此他们下定决心进行停产技改,在经过大量的实验攻关和改进设备之后,产品脱胎换骨,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车运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03年是中国大豆分离蛋白行业的一个分水岭。之前,国内众多分离蛋白企业与国外产品竞争,分食国内用量大户如金锣、双汇等。2003年起,分离蛋白市场发生了转变,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0%-20%的成本、非转基因原料、逐步提高的技术水平使得国产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异军突起,逼得国外产品节节败退。

  如今,国内一批质量好、渠道畅通的国内企业已经转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哈市大豆分离蛋白骨干企业不仅成为国内肉制品生产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产品还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山东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非转基因”特色的大豆高蛋白,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仅哈高科一家,去年就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中国的大豆蛋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

  技术瓶颈尚待突破

  目前,美、日等国大豆分离蛋白技术开发早已居于垄断地位,按照食品加工需求,他们可以生产出注射型、乳化型、凝胶型、分散型、肉粒、肉粉等80多种类型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面制品、饮品、儿童食品、糖果、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几十类食品中。而中国大豆分离蛋白生产技术、设备与国际水平差距甚远,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只能生产应用到肉类食品中去的蛋白粉添加剂,而且生产技术大部分仅仅达到国际中等水平。脱皮、脱脂和溶解指数都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

  曾经以100万元购买大豆分离蛋白配方起家的哈高科近年来以每年超过500万元的力量加大了自主创新资金的投入,以公司为主要承担单位的国家“十五”重大专项——“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课题,去年12月底在北京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课题实施5年间,哈高科凭借相继到手的23项国家发明专利,使大豆食品品种、生产规模、销售收入一路飙升,但它的品种也只有50种,距离美国200多个品种的国际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车运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中国的大豆蛋白产品在国际上还只是中低档产品具有

竞争力,由于技术的限制,高端产品我们仍然在国际市场上缺位,如果能够让产品快速提档升级,提高大豆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中国的大豆蛋白产品就会借绿色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走出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