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电力 > 正文
 

风电定价办法吹冷投资热情 产业面临夭折危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 10:5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伟勋 北京报道

  “‘7号文’颁布以来,整个风电产业都很失落,部分投资者已经着手退出。”

  2月9日,中国福霖风能开发公司总经理徐洪亮忧心忡忡,他的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这位操着浓重苏北口音、参与了全国大部分风电场设计的“老风电”指着一份红头
文件对本报记者说:“如果按照这个办法给风电定价,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将陷入亏损。我担心整个风电产业的发展,会因为上网电价的不合理而遭到扼杀。”

  徐所指的“7号文”,是指国家发改委1月4日下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该文件是《可再生能源法》最核心的配套规章,明确了此前悬而未决却又至关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制定办法,打破了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最大瓶颈。

  按照这份文件,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两种形式。其中,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和地热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按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生物质能发电价格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和补贴电价(每千瓦时0.25元)制定。

  对于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具产业化、商业化基础,未来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风力发电,在上网电价方面实行政府指导价,即通过招标确定的中标价格。这一办法大大出乎徐洪亮们的预料和期望——在国家发改委2005年9月和11月两次下发的征求意见稿中,风电电价都是实行“标杆电价加补贴电价(每千瓦时0.25元或0.23元)”。

  这一变化引起了业界争议,因为两种不同的定价方法,将使同一个风电项目出现截然相反的盈亏状况。“征求意见稿中的办法基本可确保项目盈利,而政府指导价有可能使绝大部分项目的中标电价低于实际成本,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在非理性竞标。”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说。

  风电变局

  “7号文”出台一个月后,刚刚兴起的风电投资热潮开始消退。

  “我们决定暂停发展新的风电项目,先观望一段时间。”一位国有发电集团的高管告诉本报记者,他的一些国企同行也明显放缓了风电开发步伐。另据本报了解,在黑龙江投资风电的几家企业目前正着手将进展过半的三个风电项目转让,其原因是“7号文”确定的上网电价过低,他们看不到盈利前景。

  据徐洪亮介绍,包括风电在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能否盈利,关键在于电价水平。为了支持风电发展,国家发改委曾明确表示,风电将采用“标杆电价加补贴电价”的办法,确保企业获得略高于火电的投资回报,鼓励其投资风电。但正式出台的“7号文”中,规定的却是通过招标确定上网电价,这令徐洪亮和一些业内人士颇为忧虑。

  “招标定价的方式会使中标企业利润微薄,一些企业为了拿到项目而调低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格。”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在已经完成的风电特许权招标中,通过招标确定的电价都很低,为0.42-0.52元/千瓦时,而按照目前的行业平均水平,每度风电的成本为0.5元-0.6元。

  国家发改委从2003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批、九个风电项目、共计13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特许权招标,无一例外都是最低价中标。这些中标价大多是非理性竞争的结果,其结果是投标企业赢得了项目,却失去了利润。

  按照徐洪亮和施鹏飞的测算,如果实行中标电价,所有这些项目都将陷入亏损。业界担心,“7号文”出台后,这种情况将继续发生,使风电投资商无利可图,刚刚兴起的风电产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民营企业为了能进入风电行业,国有企业为了抢占风力资源丰富的项目,都会以尽可能低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他们首要考虑的不是能否盈利,而是先占住这个项目再说。”施鹏飞说,政府有关部门在评标时,基本都是以价格作为惟一的评判因素,谁的报价最低,就把项目给谁,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此前所有的招标项目都是最低价中标。

  尽管九个特许权招标项目均未投产运营,但最低价中标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据了解,民营企业华睿集团中标的江苏如东风电项目由于贷款和风机选型出现拖延,整个项目的工期明显滞后。目前正在进行的青岛即墨风电项目招标中,很多企业感到无利可图,纷纷退出竞标,只有一家国有发电企业坚持到最后一轮。

  “风电产业是刚学迈步的婴儿,目前的状态是谁给的奶少才能让谁领养,这个婴儿吃不饱,还要跟大人(煤电)赛跑,产业面临夭折的危险。”施鹏飞说。

  发改委的用意

  2003年9月的一天,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半夜三更给出差在外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打电话,汇报国家首个风电特许权项目——江苏如东1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进展情况。史立山说:“民营企业华睿集团投了0.436元/千瓦时的最低价,专家说它是在胡闹,因为报价过低,项目会亏损。您看能不能让它中标?”

  “既然是公开招标,它报这个价格,你就让它干。”张国宝回复说。

  华睿集团最终赢得了这个项目。以这个项目为起点,国家发改委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的用意逐步得到贯彻:挤出以往项目审批和政府定价中的水分,推进风电机组国产化,全面降低风电成本。

  由于造价占风电总成本70%左右的发电机组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我国风电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2003年之前,风电的装机成本超过1万元/千瓦,经过特许权招标和设备国产化的推进,目前的成本可控制在8000-9000元/千瓦。

  除了特许权招标外,我国已建成的风电项目更多的采用的是“一场一议”的传统定价方法,即由风电投资商和当地电网企业进行协商,确定风电场的上网电价。此次国家发改委7号文出台后,这种方式将告别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全部通过招标确定电价。

  之所以改变定价办法,国家发改委在降低风电成本的同时,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史立山在回应风电价格争议时称:“标杆电价加价法和招标确定电价实行起来都有问题。最后决定由招标确实价格,一是考虑到政策延续性,二是让企业在招标时理性一些,不要胡乱报价。”

  除此之外,在国泰君安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姚伟看来,市场化定价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竞争,可以防止类似小水电开发中出现的“绿色泡沫”。

  中国的小水电项目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非市场化的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式定价,类似于标杆电价和补贴电价,这使得小水电项目只要投资就有盈利保障,大量资金因而争相涌入,出现了一哄而上、盲目开发的现象。

  “招标定价的方式既可降低成本,也可预防投资过热,这对风电发展有好处。”姚伟说。

  风电设备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公司董事长武钢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目前风电投资已经出现了过热迹象,2005年装机容量增幅超过250%,国家应当进行

宏观调控,适当控制发展节奏,而招标定价就是放缓发展步伐的办法之一。

  但新的忧虑也随之出现。“我国风电刚刚起步,目前只有110万千瓦,即便2020年达到规划中的3000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种也只占2%左右。”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公司总经理赵世明认为,风电是改变中国能源结构的关键之一,不应放缓发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