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烟草业 > 正文
 

民间控烟组织受制经费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01:43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叶加 发自北京

    控烟组织处境不佳

  作为一位民间控烟人士,焦德成多年来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中。

  1989年,焦德成在内蒙古包头市组织成立了“抵制灰色迷雾报告团”,主要工作是去各学校作报告,向青少年宣传不吸烟。

  但焦德成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十多年的控烟工作中,经费是最大的障碍,缺钱让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我个人就往里搭进了将近4万元。”他说,“我们去学校作报告,不好管人家要钱。但我们的交通费、复印费,却没得减免。”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下称“控烟协会”)副会长沈尔礼告诉记者,各地的民间控烟组织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经费,当然也包括控烟协会自己在内。

  退休前在卫生部任职的沈尔礼说,此前,协会的常务副会长由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任,经费也多一点。现在不再兼任了,经费越来越困难。目前,协会的9个工作人员的工资,靠不断组织控烟会议获得的赞助来发放,而且发放并不稳定。

    利益与健康的权衡

  控烟协会前副会长张义芳认为,在推广禁烟和考虑国家利益之间,必须取得一个平衡。

  2004年,中国的烟草税收达到210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0%,烟草企业无一例外成为各地的纳税大户。在这种情况下,控烟组织在各地的遭遇,也就显得微妙。

  焦德成说:“1996年,我们曾经在包头搞过无烟草广告城市活动,那时候确实没有了烟草广告。但很快,烟草广告又冒了出来。”

  为此,焦德成走访了包头市卫生局和工商局。这些机关的工作人员笑脸相迎,笑脸相送,但实际问题仍没有解决。

  “不能牺牲人民的健康换来短期利益。”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研究所主任周刚对记者说。

  周刚曾经参加过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当地烟草专卖局的一位人士在现场说,烟草对国民经济是有贡献的,烟草的危害在医学上还没有更多证据。周刚立即反驳。

  “地方上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利益,一方面又要考虑健康问题。但在选择的时候,很多地方往往选择前者。”周刚说。“一定会履行大国职责”

  目前,中国的烟民达3.5亿人,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近100万,控烟形势严峻。

  “控烟之路还很漫长,取消烟草也许要100年、200年,甚至500年。”张义芳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说,为确保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外交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正计划成立一个控烟协调办公室,共同研究制定控制烟草的战略规划,并协调各方面履行《公约》的基本要求。

  “中国既然已经签署了《公约》,就一定会履行一个大国的职责,我们充分相信这一点。”姜垣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