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配额体制下出口增长乏力 福建纺织业软肋凸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 张朝晖 实习记者 胡光华 福州报道 2005年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多事之秋,纺织服装出口在一年内经历了配额取消、出口征税、“特保”措施、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取消、中欧和中美纺织品谈判等一系列波折。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国纺织服装顶住压力出口仍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与此相比,福建省纺织服装就显得增长相对乏力。2005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额达1150.1亿美元,增幅为21
福州海关分析人士指出,三大软肋阻碍了当前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长步伐: 一是纺织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福建省纺织服装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研发、技术投入不足;出口的纺织服装大多档次低,产品缺乏高科技含量,平均单价较低;出口产品以定牌、贴牌为主,缺乏自有著名品牌。因此,实现产品转型,改变增长方式和调整产品结构将是未来纺织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 二是委托外贸出口多,自营出口少。由于福建省部分企业是委托外贸公司出口,这部分出口并不列入公司出口业绩,而商务部是根据企业上年出口业绩分派配额,因此福建省企业在竞争配额时是屡屡吃亏。以福清某制衣公司为例,该公司以生产adidas品牌服装为主,客户要求该公司要将服装运至保税区与同品牌运动鞋一起拼柜出口,货物入保税区拼柜后就不再以该公司的名义出口,这部分服装占了该公司出口成品的80%-90%,但却不计入该公司出口许可数量的计算当中。 三是企业主要出口目标仅盯欧美。2005年虽然受到欧盟、美国纺织服装特保措施等不利影响,福建省对欧盟和美国纺织服装出口增幅仍高达133%和88.83%。随着中欧、中美纺织服装协议的达成,未来三年内中国对欧盟和美国两个市场出口纺织服装的增长幅度将受到严格控制,难有可预见的大幅增长,过分依赖欧美市场将使福建纺织服装出口难有拓展。而福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若想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美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