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出版业 > 正文
 

出版改革要跨三道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8:12 中国财经报

  原正军

    今年我国的出版业改革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可以说目前的改革方向非常明确。可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锋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版业的改革目前遇到了难题。实际上推不动,处于半停滞状态。”

  政策性和经营性如何区分

  “你们愿意做企业还是愿意做事业?”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章建刚近期在一家出版社调研时,出版社领导面对他的提问很坦率地说,这个事要倒过来问你们,事业是什么样的政策,企业是什么样的政策,你把政策讲清楚了,我们才能选择。

  国家要求除少数政策性的出版社以外,大批的出版业需要转企,可哪些是属于经营型的,哪些是属于政策性的、公益型的?这个尚未清晰。例如人民出版社,既是政策型的还是公益型的,但是其发展了大量的经营型业务。不仅出版产业,广电行业也一样。现在我国的80家文化产业集团应转为企业,但实际上仍在双轨式运作,享受着事业、企业的双重政策利益。从利益角度看,不仅这些单位的领导不愿转制,普通员工也不愿意转,试想,在企业退休拿1000块钱,在事业退休就拿到2000元,谁愿意转企?

  文化产品是特殊的消费产品,文化领域都有公益性,可经营型的业务如何与公益型区别,有待于理论上、政策上进一步清晰。

  摆脱吃教材依赖

  近年来国民阅读率下降问题已成为共识。据《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报告》披露,目前我国出版物70%是教材。如果离开这些,流通企业活不下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晓明认为这很不合理,如果以后中小学一费制后,三五年会有大的变化,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博士认为,文化产业改革是大势所趋,面对教材的政府采购,以及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等外部因素的挤压,传统的图书出版产业,不做体制上的进一步改革就没有出路。“事实上,真正转制了,也许会活的更好。现在很多的民营工作室盯着市场,策划图书,很多原创的书都在这出,效益相当不错。我们可以做这种预想。这些民营的工作室可能成为民营的出版机构。”

  与外资相处

  目前外资已经进入分销。是否“狼”真的来了?齐勇锋认为,国内发行体制的改革很快,我国现在有十几家民营企业已经有总发权,国有发行企业总的情况还不错,在全国布点刚刚开始,但规模较小,多为区域性公司。虽然我们是在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让外资进来了,但目前不必担心。

  首先是外资没有办法做教材,根本拿不到大宗消费定单,只有依托国有出版制作单位;其次是文化产业要有一个价值链,而且外资进入中国还有文化适应的问题,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所以,目前进入分销的外资多为合资公司。从未来发展看,外资进入以后,和中国企业的博弈可能不是谁赢谁输,首先是和中国的企业有充分融合的需要,如果政策调节好,通过市场竞争,将来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混合所有制的格局,谁也离不开谁,我们文化企业的资本、规模,管理、人才都会在竞争中得到明显提升,这是最佳选择。为此,决策部门和出版单位都应积极探索,寻找共赢的良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