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郑州扩张引发楼市降价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全四清 牛卫国

  中原城市群发展既带来无限商机又加剧过度竞争

  “向东发展、向北推进”是郑州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格局,不断增加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数量更成为郑州城市化建设的助跑“因子”,为了在2010年郑州的城市人口达到700万的目
标,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河南的决策者们想尽一切办法,促进郑州“长个儿”,这就为郑州的楼市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激情张扬。

  2003年以来的价格狂飙,2005年里,虽然同处在宏观调控和楼市新政的抑价约束中,但郑州却出现了价格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和在普遍降价中的“逆流”趋势,这些都证明了郑州楼市的坚挺。

  然而,去年10月份以来的楼市持续疲软,购房户的等待观望,开发商浑身解数使尽后的无奈等等,都给郑州楼市提出了理性回归的强烈要求。

  低价商品房“惊现”郑州

  记者在网上得到消息———位于郑州市北区的惠济区政府(清华园路与新城路交叉口)东300米的住宅小区里正在售房,最低价位950元/平方米,记者随即拨打网上提供的售楼热线电话确认。为了得到进一步证实,记者来到惠济区毛庄村“惠文鸣翠园”小区售楼处了解情况。销售员陈磊告诉记者:“各层的价位是不同的,其中六楼价位最低,950元/平方米,最高的价位是1300元/平方米,平均价不超过1200元/平方米。”记者看到来购房的客户和打探消息的人络绎不绝,其中85平方米的小

户型比较紧张,需要排号购买。

  “在这里购房实在是很划算,一套114平方米的房子比在市内节省十多万元的开支,省下的钱可以购买一辆小车。”与朋友一起来这里买房的张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郑州市西区的中原区也有类似的低价房,“离城很近、离尘很远”的购房理念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业内人士认为:郑州的城市扩张,已经淡化了市郊的概念,各地竞相攀比的开发热情,一些开发商对楼盘的大幅度主动降价,对郑州楼市虚高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力,市场导向机制将会真正发挥作用,老百姓能够认可和接受的楼盘价格将成为郑州楼市的主流。

  廉价出租屋遍地开花

  “随着郑州市流动性暂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住诉求指数不断提升,也大大刺激了郑州市相当一部分市民的投资欲望,如今专供出租的廉价楼房在郑州‘遍地开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外来人员的住房需求。在楼市价格疯涨的情况下,规模巨大的廉价出租屋市场就成了持币观望者得以栖身与开发商博弈的重要砝码。因此郑州楼市理性回归,出租屋市场的分流作用功不可没。”河南社科院有关专家如此评价出租屋的作用。

  记者分别在出租屋集中的郑州市陈寨、徐寨、张寨、枣庄、燕庄等城中村,都看到人气特旺的“上班一族”,晚上,鳞次栉比的楼房都亮着灯光。一位来自南阳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陈寨做生意,原打算在郑州买房,但一来

房价太高,二来为了做生意的方便,就近在陈寨租房,交谈中记者发现张先生对租房“情有独钟”。

  有关

房地产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必由之路都为郑州市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在无形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使中原楼市在短时间偏离价值规律后,又实现了理性回归,这是中原房地产市场的福音,老百姓的福音,同时也将在中央2006度刺激拉动消费的宏观战略中“刺激”河南经济。

  外部热钱急流勇进

  记者观察发现,支撑郑州房地产蛋糕做大的直接原因是“资金流”的涌入。继去年楼市新政后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商急流勇退纷纷进入二线城市谋求发展空间,郑州自然成为房地产大鳄退守的栖身地;再就是本土房地产商出于对中原楼市的信心,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抢占市场份额,也纷纷“吸入”外来资金。记者了解到继思念果岭山水从香港引进数十亿元巨资开发“黄河大观”之后,去年河南建业也一次就从香港拿回8000万美元,用于房地产开发。业内人士称:保守估计,投向郑州房地产的外来热钱足有300个亿。

  疯涨的楼盘需要有持续不断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购买力做支撑,否则就会造成空置率的不断提高。一段时间以来,郑州的楼市犹如人体新陈代谢中的“滞胀”,不断扩大的房屋空置率已经亮起了红灯,这就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对策。

  有关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开发商与购房户博弈之后的降价潮有可能宣告了房地产暴利时代的终结。而这时,有眼光的开发商也会抢占先机,主动大幅度降价,以顺应市场潮流,因为毕竟房地产有很大的让利空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