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渗透中国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 23:11 新经济导刊 | |||||||||
随着BP在中国各地雨点般地洒钱,一个庞大而完整的BP中国石油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已清晰可见 文/张锐 虽然全球第二大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在新年即将来临之前无奈关闭了自己
直取中国航油市场 由于一年前违规进行石油衍生品交易,致使中国航油(新加坡)亏损5.5亿美元。前不久,该公司的产权重组终于有了最后的结果。对中国航空燃油市场觊觎已久的BP借机入股,使其在中国航油市场的地盘得以扩大。 按照重组协议,在共计1.3亿美元的外部注资中,BP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注入了4400万美元的资本,获得了中航油20%的股权。值得注意的是,BP同时也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债权人,BP的3家子公司拥有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合计3200万美元的债权。显然,在中航油由债权人认购的另外10%的股份中,BP也将约1%的股权揽入了自己的怀中。 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期看,BP充当中航油的“白衣骑士”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就购买中国航油20%股份的代价来看,BP的买价相对较低。股权重组完成后,BP持有中国航油20%、共计约1.45亿股,以4400万美元的代价计算,相当于每股0.50新元,低于中国航油2001年上市时的发行价每股0.56新元。最重要的是,通过入股中国航油,BP将扩大在中国航油市场的份额。 开放油品市场是中国不可回避的选择:2005年中国已对外资放开批发权,2007年放开零售权。据国际能源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2005年对煤油及航空用油的需求要比2004年高出7.4%,而2006年又要高出9%。特别是航空油方面,中国内地具有价值10亿美元的需求市场;而且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目前正在大力购买飞机,市场潜力巨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航油是中国市场唯一的航空油料进口企业,中国市场上1/3的航油都由中国航油从海外进口,而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国内的航空燃油市场。显然,BP入股中航油无疑是为自己更加深入地进入中国市场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实际上,作为惟一参与中国航空油料供应业务的外资石油企业,BP一直在谋求中国航油市场的话语权。在入股中航油之前,BP旗下已经有两家合资企业扎根中国,它们分别是深圳承远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和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可无奈地是,作为资本合伙人,BP在合资企业中根本没有任何决策权。但此一时彼一时。根据BP与中航油达成的协议,BP将在中航油董事会中任命两名董事,并可以对公司关键的贸易以及公司治理和控制职位做出任命。由此也不难看出,BP为什么在与中国航油签署的备忘录中作出在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恢复上市再向新加坡公司注入营业资产的慷慨承诺了。 市场竞争的许多结果往往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的。中国航空燃油市场国有垄断色彩过于浓重是政府高层和业界广泛诟病的话题。一年前,中航油集团旗下主体企业——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发起人股东中,除中航油集团控股51%之外,中石油占股20%,中石化占股29%。虽然股权得到了分散,但国有化成分没有得到任何的稀释。但如今,BP已经作为一个纯非国有主体参与到了中航油的资本结构中来,由此也就意味着中国航油国有资本包打天下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当然,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看,由于中国对国有石油巨头的政策保护,BP的进入给国有石化企业能造成多大影响不会轻易显现出来。不过,仅凭BP染指中航油一举,无疑为其未来在中国大展拳脚增添了几分胜算。 布局中国产业链条 BP进入中国如今已经有32个年头了,而截至目前在华43亿美元的总投资额无不彰显着这位世界级石油巨头超凡的竞争实力。伴随着BP在中国各地雨点般的洒钱,一个庞大而完整的BP中国石油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也清晰可见。 分析BP在中国石化领域的蠕动路径可以发现,BP最初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购买中国石油业巨头的股票,由此长驱直入换来一定的中国市场份额,完成第一阶段的战略布局,而近年又采用资本联合的手段频繁链接中石化、中海油和中航油。根据BP中国网站的信息显示,BP在中国石油行业的投资已经从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一直贯穿到下游的终端销售以及化工领域,最终覆盖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整个产业链。 2001年对于BP进入中国市场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是年BP成为唯一一家拥有上市前中石油股权的跨国油企,随后不久BP又闪身成为中石化的外资股东。从此BP在中国一路提速: ——由BP投资6亿美元牵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中国第一个陆上天然气田将于2007年正式投资。这是中国陆上天然气勘探开采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外国投资,到2008年预计天然气产量将增加到30亿立方米。 ——在由BP与吉林省光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立的“吉林壳牌油页岩开发有限公司”中,BP目前已经首期投资1.5亿美元。这是BP首次在中国投资开发油页岩项目。 ——BP与中海油合资的43亿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经过3年埋头建设在日前基本竣工。这是全国目前最大的生产聚乙稀产品的中外合资项目。 ——近日,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镇海炼化传出BP可能在其私有化后购入30%股份的消息。目前BP已拥有镇海炼化9.41%的股权,是目前镇海炼化第二大股东。另外,中国石化日前发布公告,合并吸收了香港上市的镇海炼化。因此,如果不出所料,BP将与中石化再度携手,镇海炼化下一步将成为BP和中国石化的合资公司。 从低成本战略是石油工业的一贯方针审视,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如果能将石油的开发与炼制、批发和零售结合起来,必将使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大大降低。显然,在中国大地纵横捭阖的BP已经在石化行业的上游领域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但与同在上游风生水起的气势相比,目前BP在中国石油业的下游环节还略显薄弱。因此,在其实施的中国最新战略架构中,最核心的部分将是在未来3至5年内完善在华拓展成品油的零售和批发业务。资料表明,目前BP在中国只有五个省份共40个油站,这跟其作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国际能源公司的地位极不相称。最新业务动向表明,BP与合作伙伴中石化就在江苏省进行500家零售业务合营已经处于完成合营合同的收官阶段,一旦合同签署,中石化和BP将在三年内在江苏省建立约500家油站,首先建立的油站将在三个月内投入运营。当然,对于BP最具现实意义的依然是入股中航油,因为此举已经将BP推到了中航油原料供应商的豪华阵容之中,同时也成为BP开垦中国能源资源下游地带的成功标志。一个包括液化天然气、合资加油站、液化石油气以及航油供应的下游产业链浮出水面。 巨资撬动再生能源 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而且以石油为主的传统能源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油气资源的市场化特征和自然性禀赋都使石油企业的未来商业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再生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的开发就构成了BP试图保住市场霸主地位的未来战略。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写道:“BP这家能源公司多年来的主要业务是石油和天然气,并在这些业务中赚了很多钱。但他没有将自己定义成一家‘从油井里打油’公司,而是将自己定义成‘新能源转换的领导者’。为此他们在很多新能源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尽管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产出。” 实际上,BP对再生能源的关注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迈步,而且过去10年有关再生能源的投资已经增长了8倍,总投资额为10亿美元。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日前BP单独成立了BP替代能源公司,该公司将专司太阳能、风能、氢能,以及联合循环燃气发电的投资,预计未来十年中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将达80亿美元,未来三年这一新业务领域的首期投资达18亿美元。当然,BP在这些再生能源领域慷慨烧钱谋求的还是市场产出率。资料表明,通过在太阳能、风能等的投资,预计每年将带来15%的资本回报,其中低碳电力将在未来十年内发展为年收入达60亿美元的业务,太阳能的收入预计到2008年将达10亿美元。 在中国,从2001年BP首次引进其煤气化技术开始,到2003年在湖南岳阳投资1.3亿美元建设中国首家使用壳牌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工厂,BP做大这一新的洁净能源市场如今已经胸有成竹。据悉,BP的煤气化技术是一种洁净的用煤技术,其环保性能与天然气相近,这项技术不仅不会浪费煤炭中的任何成分,而且原料适用性广,可以使用各种品质的煤。也正是如此,BP在日前与中国的七家化肥制造企业一口气签署了七份煤气化技术的许可技术。 开发太阳能是BP在中国市场运筹的一项最新动作。2005年5月,BP太阳能有限公司赢得了为中国青海省的12个偏远村庄提供太阳能电力的合同。根据这份总额超过128万欧元(合1360万元人民币)的合同,BP太阳能公司将为这些村庄安装中央太阳能发电系统,预计不久将提前完成。 12月初,BP太阳能公司又与中国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建立合资企业,共同在中国开展太阳能光伏产品和系统的生产与营销。新组建的合资企业“碧辟新能源有限公司”设在陕西省西安市,拥有25兆瓦的制造能力。BP集团首席执行官布朗指出,该公司的成立旨在共同开发日益增长的中国太阳能市场,帮助中国本土具备相关设备的制造能力。 BP开发中国再生能源的热心赢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前不久,上海市政府与BP签署了发展清洁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清洁能源科研与技术合作交流方面作出努力,并提出了上海市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无独有偶,武汉、南京等地政府也向BP抛出了“绣球”,BP赢得中国市场未来主动权的筹码在不断加重。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