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华南隐现气荒 > 正文
 

气荒透视中国能源博弈角色 日韩年前曾大量扫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 14: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罗文胜 广州报道

  “气价上涨势头,还远未见顶端。”广东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梁海珊告诉记者,截至1月20日,国内石油液化气(LPG)到岸价650-665美元/吨,比去年8月份的434美元/吨高出51%;广州市面气价在110元/瓶上下,对比8月份也是50%左右的涨幅。

  这股从去年8月起飙的LPG涨价浪潮,目前已席卷全国1/3省区。

  “事情相当棘手!”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透露,“气荒”已成为当前公共事业价格改革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实际操作案例”。这几天发改委价格司召集相关生产商和经销商,专门就LPG价格问题展开内部研讨,但各方对发改价格[2005]2782号文推出的价格干预措施“存在很大意见分歧”。

  据了解,全国液化气市场供应1/3依靠进口,其中广东进口LPG占当地消费市场的80%以上,上海、浙江、江苏等省进口占比也超过60%,这些省份,正是“气荒”最为严重的地方。

  “这是一个标本,一个中国进入世界能源市场‘国家角力’的标本。”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宦国渝语出惊人。“此轮‘气荒’是去年‘油荒’的继续,不是局部省份问题,已事关中国资源价格机制改革全局,必须抬升到全球能源市场博弈这一层面。”

  政府介入之辩

  “我现在的压力,比非典时期商品乱涨价的压力还大。”谈及“气荒”,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马壮昌对记者表示,罐装气价105元,已突破居民的心理底线,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来说是一次考验。

  据了解,广东省全省2900万液化石油气用户, 80%国外进口, 12%从外省购买,本地三大炼化厂只能供给8%左右的用气量。

  “如果我们不搞呼吁价,气价早就超过95元。”马壮昌称,广东放开LPG经营已经十多年了,并不是不懂市场经济,这次加以控制,是由于“事态空前,很有必要”。

  “呼吁价”在去年12月20日出台,要求元旦春节期间瓶装燃气的价格“不高于95元”; 油价狂升之下,“呼吁价”被击破,物价部门改为“进销差率”调控瓶装燃气的价格。

  具体说来,燃气批发企业从进口商或炼厂进货后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其进销差率(计价基础为合理进货价和运费,下同)不得超过7%;销售给零售商的,进销差率不得超过3%;销售给其他批发商的,进销差率不得超过2%……

  这里面等于承认了经销商在国际气价方面的上游成本,把价格控制后移到中间链条差价。为确保上游成本的真实性,广东省物价局对辖内经营进口液化石油气的6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制度,以去年12月23日的价格为基准,若提高其批发价格,须向省物价局申报。

  “实行进销差率,有利于整合多余的中间环节,减低终端售价。”原中石化中穗燃气公司总经理陆建民分析,广东LPG市场一级库设施,加上再建能力,已能满足至少至2015年的进口需求,然而尚有大量的二级、三级库存在,已成叠床架屋之势。

  陆建民称,这种多级批发增加了LPG流通环节,打压炼厂出厂价格,同时挤占进口码头的利润空间。当企业生产和库存矛盾突出时,这些多重链条的经销商常有意联手减少提货,压低价格,获取暴利,令炼厂和一级库生产销售后路不畅。

  对于以“进销差率” 整合中间环节,提高企业面对LPG市场控制能力、议价能力和获利能力的说法,宦国渝难表认同。

  “中间环节的存在,是市场自然发育的结果。”宦认为,发改委1∶0.83-0.92的比价和广东实施的价差控制,都存在问题,“7%依据何在,LPG分销成本是否详细计算,缺乏可信依据。”

  她的观点是,像LPG这类可以市场化运作的能源项目,政府部门如果直接负责监管工作,不利于今后发展。她的建议是成立政府序列外的监管机构,用以解决能源监管涉及到的成本测算、价格制定、限制垄断等复杂问题。

  “手段可以磋商,方向是正确的。”宦国渝称,把进口LPG的终端价格减下来,方可扩展进口比例,充实中国作为LPG市场大买家分量,一方面可提升自身议价成本,另一方面维持国内LPG开发一个合理的节奏,促进节约型经济的发展。

  新的关注点:日韩储备因素

  “当前的价格形势,绝不是中间商囤积炒作的结果,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因素。”梁海珊对宦国渝的观点颇为认同。

  根据追踪分析,此轮“气荒”和国际

石油价格走势并不完全吻合:去年
国际油价
高点为9月中旬的70美元/桶,我国LPG进口码头批发价4500元/吨左右;年底国际油价低位反弹到61美元/桶,我国LPG码头价却达6200元/吨;目前国际油价维持在63美元附近,我国 LPG码头价已推至6800元/吨新高。

  “这背后有日韩因素。”梁海珊告诉记者,日本、韩国规定企业LPG库存底线不能低于30天储备,并给予财政补贴。去年进入10月份,日韩预见到中国下一步的油气需求,由政府追加补贴,鼓励企业储备60天库存,国际气源在11月底被大量收购,使得12月初国际市场开始出现异常交易,给依靠国外气源进口的中国沿海上了一课。“我们正在收集相关材料,争取获得财政支持,建立液化石油气商业储备机制。”

  广东油气商会研究员郑楚玲对去年10月份LPG的“怪异走势”作了分析后说,“国家角力在这个时段发生。”经过9月底的普遍上调,10月份各区下游瓶装市场价格基本停滞,大部分地区停留在90元/瓶以下,客观上制约了码头批发价的上扬;与此同时,国际进口气价和国内炼厂存在的差价,导致华北、东北大量国产气南下,大连、镇海下水气到岸粤东价格仅为5000元/吨,比11月底粤东本地国产气槽批售价5200元/吨低,进口气的升势受阻,下落到5300元/吨,“当时大家的理解是,南北方、国内外气价已到了一个较为和谐的状态,12月份价格趋势预计整体向下,结果就在12月份出现惊人逆转。”

  郑楚玲称,日韩选择11月底扩充储备,预定LPG到今年2月份,虽然最后售价高达660美元/吨,但分批摊薄在600美元左右,由于买得多买得急,把国际价位推到665美元让我们接单。

  “此次LPG价格冲击,已涉及到我国在能源市场的发言权问题。”宦国渝的观点是:国内LPG产能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2/3,如果机械按照价格导向,把北方的LPG输往东南沿海,等于挤掉1/3的进口补充,令“气荒”往华北蔓延。

  广东油气商会提出了两条“实质性建议”。一个是建议参照核电政策和前一阶段中石化、中石油柴油进口免税政策,减免LPG5%进口关税,并返还13%的增值税。这两项可使进口每吨燃气的成本减少约1000元人民币,1瓶瓶装气的成本减少14元,“拉低到国内气价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外价差问题”。

  另一个是建议物价部门放开燃气码头批发价,鼓励进口。梁海珊称,目前实行进口批发价申报制度,等于向世界传递了信息:国内价格不自由,无法形成明确预期,很可能会抑制进口,深化危机。

  “广东这次再次发挥了全国排头兵的作用。”宦国渝称,广东这次应对“气荒”的种种举措,得失参半,在与国际“大户”间接较量中,有率先试水的意义。

  相关报道:

  新华时评:面对气荒政府不能缺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5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