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医药政策信号集中爆发 七大政策危机将影响未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 13:22 中国经营报

  作者:金丰杰

  药品降价风暴袭后,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将继续进行一系列药价管理政策的信号,医药政策信号不仅在一个短时间内集中爆发,还将持续影响2006年及以后的日子。

  Top1

  危机:2006年药监部门将重拳整治“一药多名”。

  背景:近年来,“一药多名”的现象比较多见。有的药被不同的厂家换一个商品名,换一个包装,价格就涨了上去。1月12日,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针对这种现象,国家药监部门将逐步扩大限制仿制药使用商品名药品的范围,今后仿制药将不能随意变换商品名。

  点评:“一药多名”是企业操作不规范和政府监管部门工作不系统、不科学共同造就的结果。这种现象不仅让患者多花了冤枉钱,也给药品的安全使用留下了隐患。整治、规范势在必行。

  Top2

  危机: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产品销售有下降风险。

  背景: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SFDA)一直努力推行的工作。2005年12月1日,SFDA公布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凭处方销售药品的名单:规定注射液、肿瘤治疗药等11类药品必须凭处方销售,麻醉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等8类药品零售药店不得经营。

  点评:早在几年前,SFDA就明确“到2006年1月1日,基本实现分类管理”。但由于现行医疗补偿制度以及

医疗改革的缓慢进程,一旦严格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零售药店即面临“无处方来源”,基本上“无药可卖”的境地。因此,SFDA最近公布的“限售”名单,仍可认定为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但SFDA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很大,很有可能还将继续扩大“限售”名单。因为,药品分类管理是衡量一个国家药品监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Top3

  危机:药品降价风暴在2006年还将继续。

  背景:去年10月份,国家进行了第17次大幅度的药品降价。随后,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透露:“我们将继续分期分批降低药品价格,降到老百姓说不贵为止。近期还要将对一批药品实行降价。”

  点评:药品降价已经成为国内部分药企利润大幅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国有骨干药企,如华北制药、鲁抗医药、

上海医药都出现了利润大幅缩水,甚至部分企业已经陷入亏损境地。毫无疑问,
国家发改委
继续高举降价的“大棒”,不可避免地将再次把部分“不幸”企业带入困难境地;到底要降哪一类别的产品,这是留给2006年的一个悬念。

  Top4

  危机:药品零售包装须标注出厂价和零售价。

  背景:国家发改委主张在药品零售包装上标注出厂价和零售价,以促使药品价格透明化。第一步,首先从维生素产品开始试点。

  点评:此方案设计是想暴露药品出厂价和零售价的价格空间,起到公众舆论监督的作用。但药企普遍对此反映强烈,他们认为出厂价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已经基本弃之不用,而更多地采用“供应价”、“批发价”等名称。但如以“供应价”和“批发价”印刷在包装盒上,则无法取得监督的作用,因为“供应价”、“批发价”基本上都是按照零售价倒推出来的,两者实际上是一个价格。

  Top5

  危机: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到各省发改委,同时把国内划分为西南、华中、东北等6大药品价格区。

  背景: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到各省发改委是一种事权划分。6大区域各自施行政府指导价,有利于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药品价格。

  点评:药企与发改委好似已经相互站到了各自的对立面,发改委的具体政策还未出台,已经听到了药企反对的声音。药企担心,6个大区实行不同的价格,将使同一产品具有6个不同的价格,市场蹿货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对药企而言,市场价格控制难度加大,这是最堂而皇之的理由。药企没办法说出的是,国内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一品种都有几十家、上百家企业生产,一旦价格没有定好,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此外,同一品种在各省定价,将毫无疑问地增大企业的负担。

  Top6

  危机:保健食品注册申请的技术要求提高。

  背景:《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施行,保健食品注册要求大大提高,实行“药品式”管理。

  点评:管理要求的提高,是一次强制性的产业升级行为,将不可避免地淘汰部分保健食品生产厂家。生产厂家的生存门槛提高的同时,也摊薄了利润。

  Top7

  危机:虚假医药广告受到打击。

  背景:医药广告的违法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数据表明,违法发布药品广告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点评:SFDA和国家工商局不仅已经开始下工夫整治虚假的、不实的广告宣传,并且还定期发布《广告违法名单》,普通消费者一旦得知哪些企业上了该《名单》,很有可能不明就里地将该企业品牌和产品质量都统统贴上“不信任”的标签。这对于药企而言,风险巨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