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市场份额誓做空调霸主令人关注
时报记者 王林琳 通记员 李威
“2006年,光波、变频、定速分别占领高、中、低市场的格局已定,中国空调业三大技术流派各领风骚!”国美、苏宁、大中、永乐等销售人员纷纷对记者称。据全球知名的WN
A调查:2006年的消费需求中,定速空调将占47%的销售额,而变频空调占到31%,光波空调要占22%,从定速到变频,从变频到光波,第三代空调已强势出击,就像中国彩电业从CRT到背投,从背投到液晶的二次飞跃一样,中国空调业的二次技术飞跃同样引人关注。
国美苏宁猛推变频和光波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蔡莹发布的《2005空调市场白皮书》称:2005空调冷冻年度69个空调品牌死掉了27个,2006年度历经大浪淘沙,最多剩下25个品牌。2005年,随着油价的攀升,与空调生产密切相关的钢铁、电解铜等材料也集体涨价,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已下滑至2.59%,空调业不得不进行技术突围!据欧美家电专家分析:变频与光波成为两大主流,而光波空调成为全球空调发展的主方向。2005年中国空调业产能达到历史新高,2005空调冷冻年度,国内空调市场库存量冲破1000万台,但光波空调竟然是“零库存”,国外订单供不应求。光波家电的厂家不少,但以多次称霸全球财富500强之首的美国GE和“光波大师”格兰仕的强强对话最为引人关注。格兰仕光波家电的订单竟然在去年的三大电器会展上,获得了10亿美元的骄人业绩,受到国美与苏宁的重视,但格兰仕光波家电的售价也只有美国GE的五分之一;国美、海信、海尔、新科等猛推变频,也同样引人关注。
“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低于1000元的合格空调了,第三代空调的技术战已悄悄压倒了第一代与第二代的价格战!不少厂家在变频与光波两大主流技术上动作慢,可能是想运用智猪策略以降低成本!”世界名牌协会国际营销大师科特尔对记者称。国际知名的光波研究专家史密斯教授对记者称:“2006年是光波空调的中国化提速的关键年”,其中国美与苏宁对变频和光波的力推也同样引人关注,“海信变频”与“格兰仕光波”成为两个代名词。
节能技术迎来第二次飞跃
国家质监局与中国标准化协会认为:从2005年9月1日起,无能效标识的空调全面禁止上市。许多库存空调由于能效标识制度实施而被宣布了“死刑”,厂商为盘活这些空调将增加储存、运输、生产改进、包装等不容忽视的成本。中国节能空调从第一代定速到第二代变频,是第一次飞跃,节能水平增长了15%左右,变频与定速都是运用电热丝技术,而第三代空调具有核心技术的光波则以光能进行换热,实行了空调技术的第二次飞跃,使光波比变频的节能水平又高出40%左右,大约是变频节能水平的2倍,是定速的4倍。
近日,中国空调出口海关榜出台,格兰仕、格力、美的、以莱特、科龙、广州松下依次以155.7万台、153.9万台、137万台、135.3万台、116万台、106万名列中国空调出口的“五大家族”,而格兰仕夺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赶上了欧美国家风行的第三代空调的光波普及运动。光波的节能技术已经通过了佛山市技监局的检测,结论是格兰仕的光波制热不同于传统的方式,它采用的是国际领先的光波技术进行空气加热的。在电能经过电热丝转换的过程中,转换效率仅为20%多一点,而光波的转换功能达到68%,节能性提高三倍以上,电辅加热最高的发热功率为200-300瓦,而光波可达800-1200瓦,等于提高了4倍,由于第三代空调的”光波“能够散发强大的光能,而光能又转换成了热能,彻底解决了传统空调热效率不高的世界性难题,对海信变频、科龙高效、TCL长高效等形成了挑战。
相关链接 变频空调掀春节抢购潮
近日,空调销售的火爆场面也随同越来越近的春节迅速升温。据悉,高能效、强制热的海信直流变频空调76、77、99系列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海信广东分公司总经理杨迎时称,以海信直流变频空调直流精英76系列为例,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新一代数字直流变频技术与世界名牌高效直流变频压缩机的完美匹配,能效比(SEER)高达4.3;LED显示,空调的运行一目了然,超流行、时尚的平面外观设计、不同色彩的格调沉淀更加提升了与现代家庭装修风格有机融合;同时±0.5℃精确控温、智能预热防冷风、智能化霜以及-15℃超低温启动保证了冬季家庭居室的暖意洋洋;空气清新过滤网采用纳米材料,当空气通过空调时,与纳米材料发生摩擦,释放出羟基负离子,有效净化室内空气。
中怡康11月份调查数据显示:海信变频空调在稳稳占据变频市场6成以上的份额的同时,产品销售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超越第二名的市场份额高达31.05个百分点。在适合现代家庭居室选用的大1P挂机、小2P以及2.5P柜机的同规格产品的销售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品牌。海信直流变频空调大江南北市场一路走俏,在北京、济南、大连、成都、武汉、南京等全国二十多个大中城市的销售量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青岛的各个家电售场更是一枝独秀,市场份额高达95%以上。
时报记者 王林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