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胥会云 发自上海
上海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巡视员彭靖建议,建立乡村医生最低工资标准线、养老基金及镇保,以缓解乡村医生的青黄不接。
上海现有4183名乡村医生,工作在10个郊区(县)的1789家村卫生室。其收入主要来
自村民委员会补助和个人医疗活动中药品和挂号、注射、诊疗三费收入的提成。
据调查,乡村医生人均年收入在8000~15000 元之间,另有33.67%的乡村医生的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崇明最低的年仅收入2888元。
由于收入没有保障,年轻人不愿意成为乡村医生,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据了解,乡村医生平均年龄在49.7岁,超过50岁的占58.4%。而这些60年代的乡村医生,普遍知识层次不高:中专学历占37.8%、大专占17.4%、医师只有3.7%。
为此彭靖建议,建立乡村医生最低工资标准线,其薪酬由基本工资、地区补助、绩效工资、年功工资构成。基本工资应不低于社会最低工资线;地区补助与当地经济水平挂钩;绩效工资则与服务效果、考核挂钩,年功工资与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有关。
在养老方面,在职的乡村医生符合参加镇保的,统一按参加镇保的政策执行,缴费由镇村与个人共同承担。针对已退休的乡村医生建立乡村医生养老基金,按最低生活保障线,根据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补助,基金可由区、镇、村筹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