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传媒评论 > 传媒观察 > 正文
 

文字版艺术人生 干脆把煽情整成了虚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16:20 华夏时报

  我们是多么地喜爱“呼唤眼泪”、“呼唤温情”。艺术人生坚持着苦情路线,打着“把明星还原为普通人,提炼出明星经历和情感中那些与普通人有共鸣的部分”的口号,收获嘉宾眼泪的同时呼唤观众的温情,顺便赚取高额广告费用。铁的事实(收视率)证明,煽情这一招对中国的观众格外管用。于是乎,趁热打铁,央视推出了文字版的《艺术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艺术》。

  《艺术人生》中最为深谙煽情之道的当然是此书的封面人物、著名主持人朱军。作为节目的头脸,朱军同志最善于苦口婆心地循循善诱:“哎呀,你小时候很惨吧?生活很艰辛吧?”无奈也有不买账的,譬如王家卫就对他挤眉弄眼的暗示无动于衷。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主持人只好英勇“献身”,拿自己当砖头希望引君入瓮大曝苦情史:“我有这样的亲身体验,从外地到北京工作的时候,我经历了一段非常孤独、非常寂寞难耐的日子。”这样赤裸裸地“套词”恐怕有负于这本书前面提到的“保持诚意”、“绝不谄媚大众”吧。

  我妈一边泪眼婆娑一边批评我,你这个小女生怎么心肠硬得跟冷馒头似的,她意味深长地叹小孩子哪知道人生的苦。我知道人生苦长,但不太喜爱《艺术人生》里边不断的故伎重演,真情会因为刻意变成虚情假意,那便过犹不及。

  不过也许我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从这本书的解读篇中,我看到艺术人生节目组的策划人员是感情丰富的人,可爱的嘉宾和主持人,他们轻易就“泪盈于眶”了。并且在解读里,我发现了一批“精通文史哲”自认为“大隐隐于市”的编导们,显然他们认为民众是苦情的,于是出于对“寻常百姓的悲悯之心”,他们坚持要把《艺术人生》打造成一个充满知性美的文化奶妈,要传播“智慧的思想”、“普及文化教育”。他们认为《艺术人生》的艺术使命是“完成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职责”,即帮助重建“政治形态和中国文化的断层”下中国人的“情感纽带”。而“《艺术人生》完成历史使命的一天也就是中国人很好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和重建信仰的一天”。看来,编导们俨然把文化部的责任兜揽在自个儿肩上,把自个儿当作中国人民征询生命问题的教堂,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这本书是相当值得一读的,尤其是前面的解读部分,观众实在应当了解一下自己在这些高高在上的“大悲悯”的编导们心目中的地位。章蓓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