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购得尼日利亚油气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16:5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张衍阁 北京报道 2005年12月28日,因竞购优尼科“失败”,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获选“2005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似乎是为了让这一称号更加名副其实,12天之后的2006年1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
虽然与竞购优尼科时185亿美元的报价相比,此次收购的体量要小得多,但是,这已经足以让傅成玉找回颜面。消息一出,中海油次日联交所复牌高开3.7%,股价全日最高上涨至5.65港元。 和以往一样,该并购也遭到了一些质疑,因为中海油此次收购的油田权益,正是被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ONGC)于2005年底放弃的那部分。 买入油气田 与之前竞购优尼科时的高调不同,中海油此次并购表现得异常谨慎。直到1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刊出公告,才为各方知晓。 按照中海油公告解释,OML130所在的尼日尔三角洲是世界上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盆地之一,面积大约为500平方英里。 在此之前,“OML 130”60%的股份属于SAPETRO和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NNPC)共同所有。 此外,法国的道达尔(Total)公司拥有Akpo区块的作业权,并拥有该项目24%。巴西的Petroleo Brasileiro SA(Petrobras)持有余下的16%。 交易完成后,中海油持股45%,成为“OML 130”的最大股东,Total持有24%,SAPETRO保留15%股权,Petrobras持有余下的16%。 道达尔(Total)估计,Akpo油田的P50可采油量约为6亿桶,另外估计“OML 130”整个区块内还有高达5亿桶以上的可采油潜力。Akpo油田预计将在2008年底投产并能在短期内实现最高产量。 据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肖宗伟向本报透露,“OML 130”区块中还有一部分天然气资源,目前还没有明确估值。 中海油的算盘 交易公布当日下午,在面向股东和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傅成玉表示,收购协议的签订可以使中海油获得该油气田的重要权益以及新的储量增长机会:“本交易完全符合中海油通过勘探和开发海上油气田实现增长,以及实现公司油气资产的区域分布多元化的长期战略。” 中海油首席财务官杨华在当日的媒体电话会议上称,这项交易的价格约为4.6美元每桶油当量,其条件与近期世界范围内的其它上游交易相比更具吸引力。杨华认为中海油的财力足以支付此次收购需付现金。他说,这个项目的每桶操作成本只是3.5至3.6美元,属于国际上较低水平,“而且过去打了22个井的经验显示,没有一口干井,成功率极高”。 但是,就在上个月,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已在争夺Akpo油气田股份的竞标中胜出。但印度内阁认为,20多亿美元的收购价从商业角度讲不可行,而否决了收购提议。 肖宗伟告诉本报,中海油在决定收购这部分油气田之前,已经进行过周密测算,“价格和风险均在中海油可承受的范围内”。 至于外界对中海油技术力量的质疑,肖宗伟说,中海油不是“OML 130”的作业者,只是作为伙伴参与决策。法国道达尔才是作业者。傅成玉在电话里则表示,有道达尔这家世界领先的深海石油专家作为作业者,该油田一定能够得到快速而高效的开发。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侯继雄表示,短期内还很难判断这次交易是否划算,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次交易如果能够完成,会是一件好事情。 石油干部管理学院韩学功教授指出,相比较于此前竞购优尼科,中海油的此次出手对象属于自己擅长的海上石油勘探领域,所以胜算更大。况且,经过竞购优尼科,中海油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竞购经验。 中海油方面强调,这次交易是单纯的商业行为,与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无涉。 接下来傅成玉要做的是,尽力使收购通过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NNPC)和中国政府的审批。交易有望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 尼日利亚的机会与风险 对于此次收购,观察者们担心的因素是尼日利亚政局不稳以及石油环境的相对混乱。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此次交易的卖方SAPETRO公司的所有者是尼日利亚前国防部长西奥菲勒斯·丹朱马(Theophilus Danjuma) 。此人在尼日利亚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背景。 即便如此,考察尼日利亚的石油资源和石油政策之后,韩学功仍认为此次交易的前景看好。 作为欧佩克成员国之一,石油工业是尼日利亚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出口商品中的95%都是石油。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提供的资料表明,2004年1月,尼联邦政府制定了能源储量和生产目标,到2007年实现石油探明储量360亿桶。并且,尼日利亚近年着力于海上石油开发勘探,目前已探明的海上石油储量为50亿桶。2000年尼政府提供的22个新开发区块中有18个区块是在海上。 资料显示,在尼日利亚1960年独立之前,其石油资源一直为国际石油资本控制。独立后,尼日利亚政府在不断通过参股等手段收回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1971年,尼日利亚加入欧佩克,并且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到了1980年代之后,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已经控制了60%左右的石油资源。 但是,尼日利亚本国缺乏勘探开发能力,石油工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依靠与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由于财务困难,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难以满足合资企业所规定的维护及运营成本,约92%的石油产量和84%的工程及服务仍由国外公司承担。于是,尼日利亚现任总统奥巴桑乔开始鼓励私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炼油企业私有化改革步伐,同时也开始鼓励外国资本投资。 韩学功介绍说,此时,奥巴桑乔政府又担心西方重新控制尼日利亚石油经济,便走开了“钢丝”,希望吸引来自中国、印度等国的投资与合作,制衡西方。 显然,对于正在执行国际化战略的中国石油公司来说,这当是一个良好的进入时机。进入尼日利亚,则可为进入非洲打开一扇窗户。在北美竞购遇阻的情况之下,非洲、拉美和中东地区就成为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的主战场。 也许,傅成玉此前说过的一句话更为简单明了:“哪里有油气,我们就去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