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张毅) 随着造船技术和造船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骨干船厂承接的大型船舶船型和数量越来越多,几十万吨的大型船舶一个船型就建几十艘。我国船舶工业国际化、大型化、批量化特点更加明显,缩短了周期,降低了造价,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长印12日在集团第七次工作会议上介绍说,中船重
工集团累计承接的30万吨超大型油轮达到19艘,17.4万吨环保型散货船累计承接8艘,11万吨成品油累计承接35艘,4250标箱集装箱船累计承接37艘,大型海上浮式钻井平台累计承接6艘。
我国另一家船舶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自主开发的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也出现了批量化的趋势。
我国船舶建造出现批量化,主要船型建造周期明显缩短。中船重工去年交工的船舶平均提前合同期2个月以上,4250标箱集装箱船平均22天交工一艘,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最新纪录。 中船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建造的4250标箱集装箱船的船坞和码头平均周期分别为106天和69天,比首制船分别缩短了56天和39天,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高桥造船公司建造的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建造周期比首制船缩短了近280天。
船舶建造周期的大幅缩短,使船坞的利用率大幅提高,有效缓解了我国船坞不足的矛盾,使造船产量大幅提高。
李长印说,船舶建造的大型化、批量化,使中船重工从国外船东争取到了较好的价格、较为有利的付款条件,并且争取到部分合同加价。大大提高了船厂的经济效益。
据国防科工委初步统计,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从上年的860万吨提高到1200万吨,稳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其中中船集团公司完成500万吨,中船重工集团完成315万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