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煤炭产运需衔接会 > 正文
 

煤电顶牛全煤会无果收场 煤炭涨价成一厢情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23:44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济南1月10日专电 截至10日下午,煤炭企业自认为并不过分的涨价愿望,仍未得到电力企业的丝毫认可。历时10天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10日在热闹与遗憾中收场。在国家首次放开电煤价格后的这届“全煤会”上,煤电双方价格博弈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煤涨价成一厢情愿

  1月1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济南正式宣布“计划煤”退出历史舞台。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取消国家发改委2004年底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国家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放开电煤价格,是基于对2006年煤炭供需形势的基本判断。国家发改委认为,今年我国煤炭供需将保持总量基本平衡,呈现比较宽松的格局。

  多年蒙受价格之屈的煤炭企业似乎一夜之间腰杆儿直了许多:不是涨不涨,而是涨多少!多年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煤”与“市场煤”的价格“双轨制”,两者价差80元到100元,使煤炭企业承受巨大损失。

  电煤价格要涨,这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实际的价格博弈中,煤电双方谁都不肯轻易让步。尽管相关领导多次强调不搞价格联盟,但事实上煤电双方均事先召开了内部会议,密谋谈判底线。凡谈及煤炭价格,煤电双方均是一问三不知,或以“开会”相推辞。

  从会议开始,煤炭企业的涨价就沦为一厢情愿。有电力企业说,目前煤炭价格已接近国际煤价,涨价不太现实。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原煤价格基本稳定在360元/吨,而去年电煤均价只有250元/吨。

  会议前期,由于煤电双方价格很难谈拢,也使煤炭企业的价格预期大打折扣。由于煤电双方都想寻找大的有信用的长期合作伙伴,双方在会议后期渐趋理性。

    谁来破僵局

  煤电双方的价格博弈,在很大程度上说要看电力行业的容纳程度。但据记者了解,即使到了会议最后关头,电力行业并未轻言退却。直到10日下午,还未听说有签下协议的消息,更别谈落实运力了。据私下了解,中能燃料总公司及大唐集团、国电集团等五大电力集团实际已形成价格联盟。对煤炭涨价要求,电力企业普遍采取了“不还价”战略,甚至根本不对涨价幅度进行“讨价还价”,这让煤炭企业感到很无奈。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位业务人员说:“企业至今一份合同没签,煤电双方在价格上互不相让。这种情况跟往年有些类似,但今年连量都没商定。”很明显,电力行业仍对政府抱一定期望值,不想涨价。

  电力行业的强硬与不屈,在这次“全煤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签下一笔电煤合同,云南电力燃料公司总经理李云武在会议结束前三天就返回昆明了。这位企业负责人说:“煤电双方难以谈拢价格,再待下去意义已不大。省外的电煤订不上,只好转向省内的煤了。”与李云武一样在会议后期打道回府的不在少数。

  业内人士分析,煤电双方一个普遍的心理是,电煤价格不要一次性涨价,要分期分批逐步向市场接轨,尤其是煤炭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在政府监控之下,如果一次性涨到电力企业受不了,政府就要干预了。

小调查
您认为煤电双方难以达成一致的原因是:
计划煤市场煤双轨制影响未消除
双方形成价格联盟致谈判难进行
电力行业本身处于垄断强势地位
煤炭行业供给呈现出宽松的格局

您认为如果能达成一致,最大的可能是:
政府将采用干预性措施
电力行业进行价格妥协
煤炭行业进行价格妥协

您认为煤炭价格涨价应是:
一次性涨价,同市场接轨
分期分批逐步同市场接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6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