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院士建言能源紧张须经得起推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22:45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刘海明

  中国真正出现能源紧张问题,将会在15年~20年之后。而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特别是能源技术完全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大家普遍关注能源紧张,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不该走重化工道路,何祚庥院士认为这是错误的论断。(《中国产经新闻》2005年12月29日)

  何院士,您在否定经济学家“能源紧张论”、中国应该走高科技发展道路论断之后,提出“中国未来20年必须走重工业化道路”的论断,就一定正确吗?

  作为院士,敢于说真话,固然重要。但是,说话要负责任,尤为难能可贵。时下的一些院士,说些离谱的话,说些不负责任的话,似乎是一种时髦。毕竟,院士不是全才的学者,无所不通。事实上,更多的院士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超出了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其所掌握的知识,未必就一定比别人懂得的多。中国工程院在给新院士发放的《8条注意》中,专门提及到这个问题。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院士都能牢记这一点。由此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后果,损害的岂止是其个人的声誉,更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声誉。

  何院士心系中国社会的发展,如此胸怀,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现在,建设

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建设无污染的绿色家园成为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节约
能源
和减少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此时此刻,作为一个知名院士,公开宣称中国能源不存在真正的短缺危机,中国必须为加快城镇化进程走重工业化道路。这显然是照搬当年前苏联的发展模式。如此言论,真的站得住脚吗?

  何院士否认能源短缺的“论据”是,中国已经或正在找到替代传统能源的途径。不过,只要稍微仔细读一下何院士的论据,就没法不打几个大大的问号:“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可以做到;风机、大风机可以做到;

太阳能、光发电我们也有某种设想,而且已经做出样机了。太阳能热发电,也有某种设想,而且不久也会有样机出现。”这些推测加样品,便成了摆脱能源短缺的证据,何老也未免过于乐观了吧?还有,您怎么只字不提重工业化道路的消极影响呢,总不该再说那时的中国科技,足以掌握解决所有重工业污染的技术了吧?

  院士建言献策,欢迎;院士参政议政,也有必要。前提是,院士的一言一行,都要经得起推敲,不能信口开河。何院士,15年到20年后,也许您老看不到了,对我们这些可能看到的年轻一代人而言,真怕您的乐观估计实现不了,全国人民重新回到凭能源票过日子的年代,更不希望戴着防毒面罩实现城镇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