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广州楼市:2006年将“温暖”依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08:37 经济参考报

  楼市,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上海的楼市起了又跌了,深圳房价一度“疯狂”后有所回落,广州的房地产市场算是经受住了考验,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2006年,国家的宏观调控将如何继续?开发商言涨、消费者观望、政府出面澄清……广州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两军对垒的拉锯战,2006年是否“温暖”依旧?专家表示,房价是
升还是降,幅度如何,有待观望,而持“稳中有升”态度的人士占了多数。

  调控冷风下广州楼市保持“温暖”

  强劲的宏观调控之风刮过,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同的天气。在上海,楼价应声而落,一些楼盘出现了退盘风潮,犹如“小寒”节气来临。深圳楼市在前十个月的“疯狂”后,进入了调整期,可能“秋分”将至。广州房地产市场也“波澜渐起”,多方力量对垒,房价总体较为稳定,温暖的“谷雨”气候占据主导。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炒楼资金南下已初见苗头。深圳近期房价反常,和这些炒家不无关系。前三季,深圳房地产市场上涨了12%。随后房管部门连续重拳出击,并称炒楼资金并非主力,借机炒作哄抬楼价的开发商已受到处罚,房价随后下调。

  11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出面澄清,广州楼市房价稳健,市场有序运行,目前难以形成“炒风”。记者从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了解到,广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在六七两个月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波幅在±30%之间,但其余各月的波幅大都在±10%以内,剔除季节影响,政策的影响很小。

  在广州的“温暖”气候中,也一度出现了“炎热”。10月份,广州楼价单月增加600多元/平方米,黄金周内各大楼盘全线飘红。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广州楼价的暴涨是个别现象,原因是当月集中销售了楼市中高端的产品或者是楼盘中最好的产品,售价被拉高。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最新公布的信息,广州楼价在11月份有所下降,其中广州十区一手住宅楼价比10月份下降了330元/平方米,降幅5.9%。

  看涨多于看跌广州初显资金“洼地”效应

  炒楼资金是不甘寂寞的。根据经济学的“洼地理论”,它总会流向成本低、利润高的地区。据统计,2005年1-11月,广州市原八区一手楼均价5700元/平方米左右,相较于同期北京6700元/平方米、上海8000元/平方米以及深圳6600元/平方米的房价,广州是最低的;但广州房价还有正常上升的空间。

  仲量联行董事、总经理陈永辉说,许多资金看好广州的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在观望中。虽然炒楼资金的具体数目不详,但由于资金的杠杆作用很强,100亿元资金炒作起来就有1000亿元的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2005年以来,广州“地王”已被三度刷新记录。其中,琶洲会展中心南侧板块,时隔半年便拍出两个“地王”,且两者成交价已接近翻番。业内人士认为,每一次纪录的创造者在公众视野里都是背景、身份和意图均不详的“神秘”人群,这似乎为广州的未来楼价溢价预留了空间。同时,广州城市总体环境的不断改善,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利好消息。广州将在2010年前,投资约1000亿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等。

  广州中心商务区珠江新城板块,成为房地产界炙手可热的话题。“誉峰”项目定位为国际级都会中央豪宅,将在近期开始预售,预计卖价为2万元/平方米,将创下珠江新城板块小区的记录。合景泰富集团副总经理陈杰平说,2006年的广州楼市前景依然被看好,广州楼市发展平稳,未来楼价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业内人士认为,“誉峰”的定价如果能够实现,肯定有抬升周围房地产价格的作用。

  有专家认为,今年广州楼市会进入“炎热”天气。广州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公司的赵卓文认为,2006年广州的楼价会涨,而且涨幅在10%以上。广州目前楼市总体上供不应求,尤其是老八区的新房供应量持续减少,而供求关系最终要影响到房价。

  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广州房地产市场将可能出现拐点。广州寒桐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韩世同认为,2003年底之前广州楼价一直在下降,到了2004年初,转点才出现。物价上涨,带动原材料上涨,广州楼市有了翻身的机会。但后来宏观调控一直在加强,人民币升值面临降息的压力。广州楼市的涨势会受到影响,房价触顶回落的可能性大于持续攀升的可能性。

  市场与监管政府调控要继续“抓大放小”

  在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的同时,关于房地产商的另一个现象也逐步浮出水面。各种国内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富豪连年占据半壁江山。但在纳税上,房地产企业却没有那么积极。广州市地税局近日曝光了到2005年9月30日止,广州市欠缴地方税收200万元以上的25家企业,它们欠缴的地税总额高达2.8亿元,其中便包括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

  调控市场与加强监管,并不只是局限于房地产市场本身。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博士认为,长久以来,开发商的暴利与土地资产收益分配不公有关。一项调查显示: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只有20%到30%留在乡以下,其中农民的补偿款占5%到10%;城市政府拿走土地增值的20%到30%;各类房地产公司等拿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头,占40%到50%。

  针对日渐看涨的“炒楼”之风,专家建议监管部门要学会“抓大放小”,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广州市地税局表示,从2006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房产可实行据实征税的,将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的适用税率20%征收个人所得税。有专家建议,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应逐步推行物业税,房地产的成本应该更加透明。

  除了土地供应量外,产品结构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内容。要从源头上控制高档商品住房开发,引导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此外,主管部门应针对当前楼市的特点,公开更多信息。每宗土地的购买者、投资金额,每个楼盘的成交金额、成交数量等数据,应该逐渐成为公众可以免费获知的信息。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